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让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活力—— 我州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村落深度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1-12   作者: 记者 韦启悬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近年来,我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民族特色村寨与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民族特色村寨提档升级,在推动全国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贡献黔东南力量。

我州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少数民族地区,有3000余个民族村寨,全州有536个村寨被命名挂牌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中“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26个,占全国7.6%、全省40.4%,“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10个,占全省30.8%,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居全国地州市级第一,被誉为“原生态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

走进凯里市青曼苗寨,只见寨子依山而建,吊脚木楼,层层叠叠,梯形瓦顶,重檐交错,蔚为壮观。这里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这里民族节庆多姿多彩、民族服饰绚丽惹眼,这里古老的纺织、刺绣、染布令人神往。如今,这个村落新鲜事物屡见不鲜、八方游客络绎不绝,不仅散发着传统的气息,也焕发着这个时代的生机。

“十四五”期间,我州以每年重点打造20个国家级民族特色村寨、培育50个省级民族特色村寨为目标,力争在此期间升级打造80个以上国家级民族特色村寨,培育提升200个以上省级民族特色村寨。

2021年至2023年,我州共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9亿元,重点打造了40个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融合发展示范点,实施民族村寨建设项目160个。

目前,我州已打造出凯里青曼苗医康养苗寨、丹寨卡拉银匠记忆特色村寨、丹寨石桥古法造纸特色村寨、台江红阳生态休闲特色村寨、从江摆翁瑶浴体验村寨、黎平纪堂侗族文化特色村寨,榕江大利侗族风情小镇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民族村寨。

拦门酒、古树祭祀、芦笙踩鼓、篝火晚会……去年盛夏,台江县台拱街道红阳苗寨游客如织,热闹非凡。

“我们通过‘村集体+旅游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科学合理地设计及运营乡村旅游产业。”红阳村党支部书记吴敏表示。红阳苗寨依托民族村落“民族、文化、生态”三大特色,引入云村农文旅产业发展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大力发展乡村微度假。

昔日的“空心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旅游村”。

在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实施上,我州秉承“三升级”方法保障项目落地,提升项目成效。

模式升级。在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建设中,从原来的建设、运营相分离到采取DBO(设计-建造-运营)“三位一体”模式,通过公开招标、优中选优的竞争方式,签订集民族村寨工程项目设计、建造和长期运营的合同,暨“谁运营谁设计谁实施”。通过“三位一体”的模式升级,避免了经营理念不合带来的重复投入,提升了项目落地运营成效。

理念升级。从原来的重保护、重风貌到现在的重业态、重文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深入挖掘各个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魅力,开发旅游产品,推动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业态升级。我州以往的村寨旅游多以民族村寨风貌游览、民族文化猎奇体验为主,通过提档升级后,采取“特色村寨+特色产业+医药康养+研学体验+赛事活动+民族文化”等突出融合赋能、产业耦合的“民族特色村寨+”系列模式,进一步提升打造风景优美、居住舒适的高端民宿;完善民族团结食堂与游客餐饮接待相结合;开发蜡染刺绣、稻田捉鱼、化石挖掘等不同旅游体验项目,不断升级特色村寨内的业态内容,让游客“留得下、吃得香、玩得好”。

下一步,我州将立足民族特色村寨优质资源,坚持“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理念,打造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示范片区,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提供重要平台,全面宣传优秀民族文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