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浓墨重彩促振兴——黔东南州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布时间: 2024-01-26   作者: 余光燕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015.jpg

我省首个水稻“无人农场”所在地剑河县南明镇南明大坝。欧阳章杰 摄

引言

从靠天吃饭的“望天田”,到能灌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提升;从挥镰割稻,到“一键收割”的收割方式转变;从提篮小卖,到“掌上”吆喝的经营方式跨越……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近年来,黔东南州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农业技术现代化、智能化,在山区建立起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田里面的、山林里的,露天的、大棚的,大山深处正蕴藏新希望、迸发新生机。

预计2023年,全州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比增长4%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左右。

多元化绿色化 产业体系更优化

种苗繁育中心里,资源圃、母本园、采穗圃、工厂化育苗等各功能区区分明显;高产示范大棚中,高密度无土基质栽培、精准水肥管控、人工促花等技术管理被成熟运用;大数据服务平台上百香果相关的生产、销售、种植等情况数据实时更新……走进从江县全国百香果大数据服务平台、百香果种苗繁育中心、百香果高产种植示范大棚、百香果产品生产加工车间,处处都展现着现代农业的特色与高效。

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因境内多山多水、海拔落差大,又分布着一些近似热带地区的高热高湿小气候带,这种小气候就是贵州百香果的“香甜密码”。都柳江畔的从江县,年平均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气温18.4摄氏度,充足的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让百香果的营养成分和糖分积累更具优势。

准确把握气候优势和市场机遇,从江县大力推进百香果产业发展。2023年,从江县百香果种植24908亩。其中,100亩以上基地63个,500亩以上基地10个,1000亩以上基地4个。

立足实际,持续推进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近年来,黔东南州持续巩固提升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通过大力推进“6个100万”提升工程和跨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特色单品)等有力举措,积极推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3年1至3季度,全州蔬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水果产业累计种植面积分别为166.58万亩、2.22万亩、47.29万亩、86.95万亩、82.96万亩。全州生态家禽、生猪、牛、羊累计出栏1329.41万羽、106.67万头、9.08万头、11.9万只。全州林下经济利用面积累计达743.14万亩,油茶种植面积达172万亩。全州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累计达743.14万亩。

黔东南州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优质化和绿色化的同时,大力提升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和构建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全力优化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提升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严格落实“菜篮子”州长负责制。全州纳入“菜篮子”重要农产品保供调度的规模以上种植、养殖生产基地共有1187个。

构建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加强粮食供应网点、应急加工、配送中心、储运企业和应急保障中心等应急网络设施的布局建设。截至目前,全州现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325家,应急加工企业44家,运储企业29家,配送中心30家,应急保障中心34家。州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已建成验收并挂牌,县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成品粮油储备已满足要求,其余任务正在有序推进中。

标准化智能化 生产体系更智慧

014.jpg

在从江县洛香镇想钱山百香果基地,女主播在直播销售百香果。吴兴科 摄

013.jpg

从江县贯洞镇归龙百香果基地。吴德军 摄

012.jpg

工人在从江县真尊实业有限公司百香果深加工车间生产线上忙碌。吴德军 摄

016.jpg

工人在从江县贯洞镇百香果育苗基地嫁接百香果苗。吴德军 摄

田边,监测种植环境数据的采集设备,实时监测肥力、湿度等情况,同步将监测数据上传至云平台。后台接收数据后自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精准计算出需肥种类及比例,并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和生长阶段特点,自动选择定时、远程、循环三种不同的控制方式,实现按需施肥、按需浇水……

剑河县南明大坝高标准水稻示范田里,是于2022年探索建立的贵州首个水稻“无人农场”,依靠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无人驾驶系统,人们只需手机大小的操作设备,就能对农用收割机运行路线、速度等进行远程操控,实现“一键指令”让不同设备各司其职,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个“无人农场”,无疑为山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一场水稻种植的技术革命。

无独有偶。丹寨县马寨茶园实施的5G智慧茶园项目,建立起了涵盖2500亩茶园气象分析、虫情监控、土壤墒情、产品溯源、视频监控、天翼云播等数字化管理模块,可实现远程监测与管理。

智慧种植,为地处山区的黔东南州在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中,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黔东南州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创新,为智慧种田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电信信号覆盖和补盲,全州批复建设第九批电信普遍服务项目64个,目前已完成5G基站8个,4G基站5个。

实施智慧农业建设工程。开展连阴雨、干旱等主要农业与气象研究,逐步纳入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为农业生产调度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应用推广。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攻关,2023年,获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实施州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9项。加强农业基础性长期性观测实验站(点)建设,完成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已建设81项。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25家。

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2023年全州制种规模发展到5.43万亩。2023年3月已建成黔东南州作物种质资源库并投入使用,成功新增5家单位成为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争取到省级种业发展资金300万元,重点支持香禾糯DNA指纹图谱鉴定、珍稀药材山慈菇种质资源收集、锡利贡米提纯复壮和良种繁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区试基地建设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引导黔东南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凯里学院等高校积极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创新,获得省级以上立项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

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州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数量达到282个,乡镇覆盖率达100%。创建省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11个,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2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示范点9个,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面积10.28万亩。

规模化市场化 经营体系更高效

011.jpg

“无人农场”内操作人员使用手机监控无人收割机运行。欧阳章杰 摄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潘明艳在直播带货中收获颇丰的一年。

今年32岁的潘明艳直播带货有六七年了,主要是销售自己缝制的民族服饰。“我在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这些年大部分人都外出务工,因为要照顾家庭、孩子,我选择留在家乡,把从小就学习的刺绣针线活当作增收的新渠道。”潘明艳说。

刚开始,她也只是刷短视频,看别人的作品,后面慢慢学着发作品,学着开直播。后来,孩子到榕江县城读书,她便在家里自己裁布料、缝衣服、绣饰品,做出来后就直播销售。

2021年11月,榕江县新媒体文创产业园启动,让她看到了更多的机会。县、乡各种支持政策,让数字经济这一波流量在榕江停靠。她抓住机遇,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会了如何策划文案、规范直播、流量变现等。通过不断努力,2023年2月,她被榕江县人民政府评为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带货达人”。

近年来,榕江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选准“新媒体+”产业赛道,发展短视频、直播电商、线上营销等新业态,培育出上万个新媒体账号赋能特色产业发展,让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土味”直播开辟乡村振兴新赛道,让农民拿起手机“新农具”干上直播带货“新农活”。

为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黔东南州在积极组织参加展会,加速“桥头堡”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同时,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不断拓展销售市场和营销新渠道。

该州印发了《黔东南州新媒体电商“三新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推进“三新农”工作。组织电商企业、网红主播等参加省级直播、跨境电商培训150余人次,实施直播人才“千人行动”“万人计划”培育工程,将非遗传承人、留守妇女、返乡创业青年、职业学生等群体吸纳成为“村寨代言人”,共开展培训6500余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培育50万粉丝以上直播团队68个,已初步构建“县县有主播,天天开直播”的网红直播体系。

同时,推出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经营体系“组合拳”,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行动等推动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高效落地。

实施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全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数量达15个,加入“苗侗山珍”品牌的经营主体累计达192家(2023年新增24家),“苗侗山珍”品牌收录1580款优质农产品。全州绿色食品获证55个(2023年新增11个),认证面积达5.52万亩;有机产品认证证书80张(2023年新增22个),认证面积达22.8万亩;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0个。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行动。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特色优势,重点在凯里园区、台江园区、岑巩园区、从江洛贯园区布局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产业。抢抓预制菜产业“风口”,大力发展“酸汤+”预制菜、蓝莓、茶叶、肉制品等优势产业,积极引进特色食品制造企业落地发展。2023年,全州规模以上特色食品企业56户,总产值29.3亿元,同比增长34.2%。成功培育5户农产品加工企业上规入统。支持农业生产主体发展延时类初加工。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清洗烘干、分级筛选等延时类初加工设施,2023年,完成粮油糖初加工补贴机具1486台(套),使用中央购机补贴资金90.07万元,购机总价422.46万元,总功率增加4124千瓦,果、菜、茶初加工补贴机具46台(套),使用中央购机补贴资金14.584万元,购机总价70.25万元,总功率增加356.6千瓦。预计2023年全州农产品加转化率达5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