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乡村少年宫成了学生的筑梦舞台

2024-01-30 通讯员 欧阳章杰 雷刚

011.jpg

学生们在少年宫开展活动

少年宫,作为一种课外教育设施,过去仅作为城市里的课外兴趣培训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少年宫”这一概念走向农村,成为乡村学校学生们培养兴趣的舞台,让农村孩子也能在课本之外得到全方位发展。

每周一、周三的下午,都是剑河县太拥镇太拥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候。因为这天下午4点40分以后,就到了乡村少年宫的社团活动时间。

“捏这种水牛,你要去回想它的外形特征,你想想,它的背上是不是还要隆起来一些。”在泥塑社团课上,太拥民族小学校长杨周正在作为泥塑指导老师向学生们指导着泥塑细节,水牛、火山、客厅、卷饼……孩子们各自发挥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作品。

通过将乡村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科任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进行管理的方式,各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乡村少年宫活动,以兴趣社团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课后得到放松的同时也能学习到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在太拥镇民族小学,科任教师一共32人,每一位科任教师都同时兼任着乡村少年宫兴趣社团指导老师的工作,老师们依照自身的兴趣特长创办社团,孩子们每个学期依照自身兴趣选择想去的社团。目前,该校已开设篮球、书法、芦笙、泥塑、厨艺、播音主持在内的社团20个。“以前是在芦笙社团,后来感觉芦笙学得差不多了,学校开泥塑社团,我就报来学泥塑了,现在家里都摆着我自己做的泥塑。”五年级学生吴明兴说。

在学校学生食堂的院子前,数学老师王应文化身“厨师长”,为厨艺社团的8名“小厨师”们开展着厨艺培训,在时刻提醒着孩子们注意安全的同时,现场指导着他们对食材的改刀、切丝工序。“自己平时就是很喜欢做菜,当时学校说要培养学生的全能发展,我就申请开办了这个厨艺社团,到现在已经一年半了。”王应文说,如今已经教会孩子们做红烧土豆、西红柿炒鸡蛋、青椒肉丝等简单的菜品,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今年五年级的学生周玲玲是厨艺社团的一员,平时在家就经常自己做蛋炒饭的她,在得知学校开办厨艺社团后便第一个报了名。“现在学会了好几道菜,每次学会新的菜就回家做给家人吃,他们都夸我做得很好吃,我也会自己学着做一些老师没教过的菜。”周玲玲笑着说。

太拥镇民族小学校长杨周介绍,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性格都较为活跃,包括泥塑、厨艺在内的社团活动恰恰是一种能够发散孩子思维的方式,在锻炼孩子开拓思维发挥想象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起他们多方面看待世界的方式。“在我们成年人逻辑思维里,每种东西都是条条框框的。但在孩子们那里就不一样,他们总能创造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杨周说道。

在剑河县,像太拥镇民族小学这样的乡村学校还有许多。在有限的师资及硬件设施条件下,各个学校立足实际,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达成学校确立的“德才兼顾,身心两健”的育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实现学生“合格+特长”的优质发展,从而为孩子们埋下梦想的种子付出诸多努力。

在剑河县敏洞乡的敏洞小学,是省级第一批乡村少年宫学校,自2015年以来率先开展乡村少年宫的探索与实践。8年的探索过程中,该校逐步发展起少年宫社团项目18个,涵盖美术、音乐、体育等类型,为学生的兴趣拓展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

2023年3月,由敏洞小学少年宫舞蹈社团学生表演的舞蹈《反排木鼓舞·云上锡绣》《侗家妞》分别获得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迈向壮丽新征程”专场比赛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借助此次参赛机会,孩子们走出大山,感受都市繁华的同时,在心中种下艺术与梦想的种子。“我不仅看到了东方明珠塔,还在音乐节上看到了四川变脸,今后我会更加刻苦学习艺术。”敏洞小学舞蹈社团学生全淑惠说。

据剑河县教育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剑河县乡村少年宫学校共创办15所,乡村少年宫为学校学生提供了筑梦舞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兴趣社团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尽情释放天性、充分挖掘潜质的同时,也让一个个美好的梦想在学生心中开花,在校园中结果。未来,该县将进一步加强乡村少年宫的规范管理,指导少年宫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为乡村少年宫的长足发展保驾护航。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