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瑶纪实文学作品《“村BA”》引起文艺界名家广泛关注

2024-03-26 黔东南新闻网 王道东 石强

2022年夏天,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苗寨的一场篮球赛,几万人现场围观,进而引来网络几十亿的浏览量,在线上线下蔓延成一场“现象级”的全民嘉年华,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到目前为止,网络浏览量达到450亿,被中央广播电视台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黔东南州作家协会主席姚瑶第一时间走进现场,耗时一年多时间写下《“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以下简称《“村BA”》)。在他的笔下,台盘风貌是诗意的,“村BA”前传是诗意的,火爆“出圈”是诗意的,“村BA”中的那些人是诗意的,“村BA”的未来是诗意的,甚至连从“村BA”到“村超”也是诗意的,整部作品用了三十多首精致的小诗歌作为题记等方式,打破传统的冗长叙事,以诗意的语言书写和记录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这部作品得到众多名家联袂推荐,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贵州‘村BA’发端自然,演化自然,走红自然。锅碗瓢盆,叫卖声声,‘厮杀’阵阵,干净输赢。让‘村BA’永远带着浑朴的人间烟火气,凝醉远方。”

著名作家、评论家,《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发源于西方的篮球运动在中国乡村扎根、红火,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著名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从‘村BA’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精气神,中国的新时代形象。”

著名诗人、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王久辛:“‘村BA’的故事是新时代生机盎然的一个剪影,是一个苗寨的故事,也是一个贵州的故事,更是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

国家一级编剧、中国电力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潘飞:“‘村BA’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经验探索。”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刘笑伟:“为‘村BA’这种人民体育的新形式点赞!”

国家一级作家、《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陈亚军:“‘村BA’,美在运动、情在关注,万众一心。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在序言写到:“他选择以纪实的方式去展示这一题材,找到合适的观察角度,以最直接的视角触及‘村BA的来龙去脉,抒写一个小村庄历经脱贫攻坚后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变化、新景象。从这部作品的体裁来看,姚瑶能够在纪实文学创作的领域积极探索,实属难得。我对此感到欣慰。”

目前,《“村BA”》被列为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由贵州民族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发行,入选“中国好书”2023年12月推荐书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民族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作家网、光明网、新浪、搜狐网等多家媒体和文艺评论家都给予了高度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主编白烨评论:“这部纪实作品以作者多次踏访的见闻与感受为基础,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入的访谈,向人们讲述了台盘村举办‘BA’的来龙去脉,揭示‘BA’潜藏的内在奥秘与丰沛意蕴,读之引人入胜,读后感慨良多。”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颜同林评论:“诗意化的语言也让这部纪实文学作品别具一格。纪实性文学,多是用一种简洁明了的文字对人事进行详尽的记录,其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记叙,而非描写,但是姚瑶的文笔却是具有诗意化的。”

贵州民族出版社副总编辑孟豫筑评论:“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机会,通过台盘村这个小小的窗口,可以看见我国乡村振兴的斐然成就,望见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图景。

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徐汉晖评论:“纪实叙事不以大事件、大人物、大场面为故事内核,而是聚焦平凡可感的小人物,充满了人文关怀精神和文学缘于生活的真实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评论家冷冰评论:“作为一位侗族作家,姚瑶深刻的民族意识,使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高原文化味道。”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评论家蒲素平评论:“其昂扬的激情、浓郁的诗意,其可读性、生动性,其少数民族的文化属性和神秘密码等等这些特质一旦融进了乡村振兴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就注定了这是一本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的书。”

福建三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余达忠评论:“这是一部很文学的非虚构作品,根本就在于作品中形象的塑造。”

硕士生导师、石河子大学教授杨冠强评论:“从这本书来说,紧紧围绕台盘村举办篮球赛事中的普通故事,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台盘村奋斗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愿景和信心,这是千万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贵州作家》副主编徐必常评论:“作者都对即将要进入的故事倾情的歌颂,从而有效回避了传统的纪实文学在情感带入上的缓慢,让故事的开头就富有激情,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它使纪实文学抒写手法多样化。”

青年作家、评论家李茂奎评论:“这部作品是姚瑶从写诗到写报告文学的‘自我更新’和成功的挑战。”

青年作家黄和根评论:“姚瑶笔下的故事,有的像清泉在石头上流淌,有的像海浪拍击着沙滩,有的像细雨滋润着大地,有的像雄鹰扶摇于灏空……

 

姚瑶,男、侗族,贵州天柱人,中国作协会员,现供职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凯里供电局。在《民族文学》《诗刊》《山花》《延河》《脊梁》《星星》《绿风》《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等文学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出版诗集《疼痛》《芦笙吹响的地方》《烛照苗乡》《守望人间最小的村庄》等,散文集《侗箫与笙歌:一个侗族人的诗意生活》,作品入选多个选本。作品获中国作协少数民族作家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获首届中国电力文学奖、2022《民族文学》年度奖、贵州尹珍诗歌奖等。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