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一座“金桥” 带动“两业”兴旺

2024-04-10 黔东南新闻网 周燕 何小雨 田凤 侯丽

  四月,新绿遍染山野,万物茁壮竞自由。在贵州省岑巩县凯本镇凯阳村,一块块田地被深浅不一的绿意包围着,到处是移栽辣椒苗的忙碌景象。

  “辣椒幼苗喜欢土壤半湿润的状态,经过清明时节的阴雨天气,空气和土壤都较为湿润,适合栽种辣椒,能够提升存活率。”岑巩县辣翻天合作社负责人杨再海介绍,合作社种植的辣椒都是提前和公司以保底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的。今年,合作社共种植辣椒2000多亩,其中个人种植130亩。现在,每天请20多个工人采取人机协作的方式移栽辣椒苗,一天能栽种20亩。目前,个人已栽种40亩,合作社共栽种了800多亩,预计再有2个星期就能全部栽完。

  凯本镇共有耕地面积3.4万亩,其中水田1.7万亩、旱地1.7万亩。立足现有土地资源,凯本镇按照“宜稻则稻、宜烟则烟、宜菜则菜”的原则,落实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典型示范等措施,鼓励引导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党员、致富能人、种植大户等,以“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方式抱团成立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开展产销对接 、打通销售通道、提供标准化生产服务,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构建“产前有订单、产中有服务、产后有保障”的全方位服务体系,铺平农产品“出村进城”路,破解产业发展规模小、分布散、抗风险能力弱的难题,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要素资源,走出一条“合作社起作用、产业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乡村振兴新路。

  “我们的辣椒产业,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供种苗、统一配备农资、统一技术管理,并与公司和农户双向签订订单种植协议,为辣椒种植户提供代收代销服务。” 杨再海说,辣椒的根系不是很发达,需水量较少,适宜在干爽的环境中生长。依托集中连片的旱地坝区资源,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基础“抱团”发展“订单辣椒”产业,实现产、供、销无缝化对接,大大提高辣椒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有效解决了农户进入市场难、产品销售难等问题,消除种植农户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

  “大树底下好乘凉。” 凯本镇沈家湾村民杨福, 2023年种植了20多亩艳椒,由于管护到位,亩产值达到了7000元。今年,他将辣椒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0亩,现已全部完成移栽工作,预计产出鲜椒近4万余公斤,实现收入10多万元。

  “以前是种什么就卖什么,担心种不好,更怕卖不出去,现在依托合作社,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手中有订单,种植心不慌 。”杨福说。

  今年,岑巩县辣翻天合作社共带动凯本镇凯阳、毛口、大寨等11个村及周边乡镇180户农户订单种植辣椒2000多亩,预计共产出鲜椒300万公斤,实现产值900万元。依靠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可带动1000余农户增收,“小辣椒”成为了乡村振兴“大产业”。

  利用旱地资源和冬闲土地资源。2023年,该合作社共种植辣椒3500亩、水果玉米200亩、南瓜1000亩、红薯600亩、红菜苔2200亩、白菜苔200亩,产品远销广东、湖南等地,各类产业经营年总产值达1000多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产业不断档、四季无闲田、乡村无闲人的愿景逐渐变为了实景。2023年,合作社被评为州级示范合作社。

  “合作社就像一座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金桥’,稳固了产、供、销关系,为乡村产业兴旺、群众就业增收发挥了纽带作用。”凯本镇党委副书记张志正介绍,下一步,将以推动特色优势农业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继续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和措施,鼓励各类合作社以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纽带,接轨市场需求、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要素配置、推动规模经营。同时,建立合作社规范管理长效机制,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和整体发展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