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节后综合征”不只是关注身心健康

2024-05-06 黔东南新闻网 通讯员 张西流 李凯

  5日是“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面对即将结束的假期,有些人的身体会出现莫名其妙的不适感,比如身心俱疲、精神涣散、茶饭不思甚至情绪崩溃。这些感受,可能是“节后综合征”悄然来袭的信号。“节后综合征”还有哪些具体表现?如何摆脱“节后综合征”?央广网带您一图读懂。(5月5日央广网)

  可以预料,“五一”假期后,有的人会产生对上班的不适感,甚至还会出现抑郁、焦虑、心悸、失眠等问题。这种状况,是“节后综合征”的具体表现。特别是,此前据媒体报道,每年春节过后,个别基层机关,特别是服务窗口,存在“缺岗少位”现象。有的单位开了门却不办事;有的工作人员不到岗或中途离岗,有的“身到心未到”……应该说,这是“节后综合征”的极端表现,折射出了少数公职人员的懒惰思维,更暴露出了这些基层部门作风涣散。

  事实上,上述这些不良现象,不仅是“节后综合征”的集中体现,更是一种特权体现。不可否认,与企业相比,机关事业单位没有生产、经营的刚性任务和量化指标,也没有经济压力,工作早干迟干、干多干少一个样。因而,节后不想上班,单位“缺岗少位”,在个别机关单位会出现这种特殊现象。一些工作人员就想给自己多放几天假,少管理几天事务,少提供几天公共服务,反正天又塌不下来。殊不知,“五一”的法定假期与调休共是五天,这种“缺岗少位”,显然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规。

  可见,除了个人在生活上注意身心调节,有关部门更需防治工作作风环节的“节后综合征”。换言之,防治“节后综合征”,不应止于关注身心健康,政府部门应重点狠抓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事实上,无论是节后不想上班,还是“缺岗少位”,均损害了公共利益,败坏了机关形象,违反了国家法规。因此,对于这种不思干事、只图享受的不作为现象,不仅要严厉制止,而且要严肃查处。并以此为突破口,出重拳,下猛药,整治各类“节后综合征”,使公职人员做出表率,节后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断促进工作提质增效。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