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更多人吃饱饭吃好饭—— 记黔东南州“最美科技工作者”浦选昌

2024-06-11 黔东南新闻网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李凯

  门上挂满了稻谷,窗上挂满了香禾。6月5日,记者在州农业科学院采访时看到,黔东南州“最美科技工作者”浦选昌的办公室简陋而富有农味。

  “自参加工作那天起,浦选昌就与稻谷结下不解之缘。他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被派驻凯里市大风洞镇,针对品种选择难题,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引进国内优质稻品种进行筛选,解决了凯里平良贡米品种杂乱、亩产低,缺少主导品种等问题,提升了平良贡米稻米品质。”州农业科学院院长范刚强对浦选昌赞不绝口。

  2000年,凯里平良贡米由于当地基础设施落后、产业不成规模、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效益低下等原因,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特别是都蓬村和都辉村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具有发展优质稻的基础,但品种选择是限制水稻产业提质增效的技术瓶颈,急需找到适合该地种植的优质稻品种。浦选昌就以科技的力量注入平良贡米,稻谷回收价格从原来的3-4元/公斤提高到现在 4-6元/公斤。大米销售价从6-10元/公斤提升至10-20元/公斤,产品供不应求,增收的同时得到了增效。凯里平良贡米备受消费者青睐,很多顾客自行前往都蓬、都辉、都力等村直接与种植户购买,种植户在增产的同时实现了增收,增强了种植户的积极性,推动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凯里平良贡米米粒呈长型且均匀整齐,晶莹剔透,有光泽,营养价值高。饭粒伸展均匀,油润光亮,软硬适中有弹性,冷饭不回生,味美清香,口感好。

  2020年伊始,浦选昌作为基层科技传播者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凯里市,浦选昌调研发现,贡米种植的品种一直沿用常规品种,品种繁杂,缺乏良种良法的支撑,导致种植效益低,米质各异,严重限制凯里平良贡米品牌发展壮大。为探索解决凯里平良贡米发展技术难题,他在扎根的大风洞镇都辉村、都蓬村等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从此,他与平良贡米结下不解之缘。每年引进20余水稻新品,亲自下田试种,调查记录水稻生长的特征特性,总结种植技术,按照“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原则,每年建立示范基地,种植筛选出水稻品种,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与种植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向种植户普及优质稻选种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经过几年,贡米米质到达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一等、核心产区亩产达630公斤左右,增产25%以上,市场品牌效应凸显,让平良贡米焕发新生机。

  浦选昌现任州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所长、高级农艺师,平时沉默寡言的他,聊到稻谷却有说不完的话。

  说到为何对稻谷这么感兴趣,浦选昌说,因为小时候饿过饭,他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没吃过饱饭,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于是他发誓要从事粮食种业的研究,不仅要让自己吃饱饭,还要让更多人吃好饭。

  2001年参加工作后,浦选昌以田间地头为家,寒来暑往,不惧怕风吹雨打,脸上写满农民般的沧桑。他以稻为伴, 足迹遍布田间地头,对每个亲本材料、杂交后代进行观察记载,同时思考下一步材料改良的方向,每年做着重复的工作,杂交、侧配、记载、试验、观察、南繁,周而复始地为着心中的梦想而拼搏。期间主持和参加实施国家、省级项目20余个。

  浦选昌团队在育种上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参加团队育成贵州省首个高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二是育成国内首个国内产量最高的优质常规稻,选育的“凯香1号”2009年在云南永胜县涛源水稻超高产科技示范场进行适应性及高产潜力鉴定,亩产达1124.3公斤,同年在天柱实现亩产751.97公斤,经查新为国内常规优质稻的最高产量;三是育成两个米质达部标一级的优质高产香禾糯品种。

  目前浦选昌还带领团队选育香禾糯“苟当4号”“苟当5号”“苟当6号”的选育工作,这是继团队完成的“苟当”1—3号种子选育后,进行的一项工作,米质达部标一级和三级,在米质提升的同时产量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成果有望在黔东南州香禾糯种植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