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消防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我州紧紧围绕消防安全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大水网”建设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黎北平王心
黔东南传统村落众多,木质房屋连片且集中,为进一步提升全州消防应急救援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我州紧紧围绕消防安全中心工作,通过消防“大水网”建设等措施升级改造硬件设施,并创新联动机制,全面筑牢消防安全防线,为全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肇兴侗寨考察时强调,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明。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侗寨之一,也是黔东南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消防安全建设是做好侗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保障工作。
“我们每个月都去参加消防知识培训,我们开民宿酒店,消防安全非常重要。我们在房间里配备灭火器、灭火面罩、手电筒,还有消防软梯等,同时又增设了消防通道,增加的喷淋系统也升级改造完成,目的是让游客来到侗寨有一个安全的体验。”黎平肇兴哆吔酒店负责人朱启英表示。
据了解,在肇兴侗寨景区,消防基础设施正在完善中,黎平县先后利用财政、东西部协作和乡村振兴等资金,投入1200余万元实施肇兴侗寨景区消防提升工程,新建高压消防高位水池1座、铺装各类口径管网共10276.5米、配备消火栓78套、建设闸阀井54个。
“景区内有民宿231家,已完成喷淋安装119家,正在施工6家。消防部门通过积极引导接入市政大水网,并对商户加强消防宣传与培训。”黎平县消防救援大队参谋胡旭说。
在榕江县大利侗寨,除了已建有各类消防栓、微型消防站、消防水池之外,消防管网改造提升工作也正如火如荼进行,各民宿新型消防喷淋系统正有序推进中。截至4月7日,大利侗寨户外管网铺设已完成870米,接通40户民宿消防管网,完成率82.8%。景区内涉及消防安全改造的民宿共45户,目前已签订合同15户,签订率33.3%,正在施工的有3户。大利村支书杨秀康介绍:“我们有一个300立方米常高压消防水池、58个消防栓,还有4个微型消防站,每个消防站里都有水带和抽水泵、破拆工具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消防设施提升改造后,对我们整个寨子起到了很大的保护作用,让游客进来玩得开心、住得放心。”
在侗寨里经营一间小卖部和五间民宿的个体户杨成华说,在消防设施配备上,已经完成了灭火器、逃生绳、警报器、消防水管等。这些消防设施完善后才开业的,只要有客人来住,他们都会向客人作安全指示并讲安全逃生方法。
榕江县在推进消防提升改造工作中,以消防“大水网”建设工程为抓手,推动构建了“三个一”工作体系,即坚持“一盘棋”统筹推进,实施“一体化”标准建设,采取“一竿子”试点先行,并成立工作专班,以建设示范点带动面上多点覆盖,全力推进全县消防安全建设。“我们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筑牢‘水网+人防+技防’稳固防线,共同守护这份属于全体榕江人民的‘烟火气’与‘安全感’。”榕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吴发地说。
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郑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消防“大水网”提升改造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消防设施更加完善,特别在新型消防系统的安装上,通过实施大管径、大流量的管道,提升灭火效果,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下一步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好做法并逐步推广,同时继续派出专业技术力量下沉到各个县进行指导,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截至4月9日,在全州各级部门共同协调配合下,全州已完成“大水网”建设370家,其中肇兴、西江、郎德等景区已不同程度完成前期“大水管网”建设。消防设施配备更加齐全、消防管道覆盖更广、消防机制更加健全、消防意识更加提升,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