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丁红发: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金忠秀
4月15日,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丁红发刚上完课,顾不上休息,一头扎进实验室,和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探讨着推动以国产算力为基础的大模型可信应用加速落地。
这样的场景,是丁红发和团队成员的常态。他们长期专注于人工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要素可信流通与治理、商用密码协议与应用等前沿领域。
“那时的贵安新区,还是一片待开发的热土。”十多年前,丁红发扎根贵安新区,成为贵安新区党工委重点联系的首批专家之一,开启了创新创业之路。
2023年,由丁红发牵头,组织贵州财经大学、数据宝公司、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和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新区企事业科研人员,组建贵州省高等学校数据要素流通安全创新团队并获批建设。这个团队也是省内数据要素领域首个实现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团队。
团队获得批复那天,会议室里气氛热烈,大家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实现从‘0’到‘1’,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并肩奋斗,我们与贵安新区共成长,就像在这里种下希望的种子,细心呵护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丁红发说,他们的研究成果成了贵安新区科技发展的“助推器”,支撑着贵安新区多家企业的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
“数据要素流通,不是流通数据本身,而是流通数据的使用价值,最好的办法就是应用机器学习、大模型等人工智能。”丁红发说,他和团队成员常常走进企业、车间,找问题、解难题。目前,他们正参与推进‘六大产业基地’相关的密码应用团体标准,引领、推动相关企业建立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训推平台,延展并丰富算力服务的产业链条与内涵,提升贵安新区算力服务品质。
如今,贵安新区优质的算力资源为更多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人才,科研的目标是服务产业。”丁红发还多次推荐相关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并就业,为贵安新区的科技发展储备人才。
“我们将围绕‘东数西算’贵州算力枢纽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展开深入合作,持续服务贵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丁红发和他的团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