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 科技赋能添动能 生态管护筑基底

2025-04-29 黔东南新闻网 周燕 何小雨 王槐雪

  暮春时节,贵州省岑巩县龙田镇兴龙村天子岭,漫山果林绿意盎然,青涩幼果藏于枝叶间,一条产业路蜿蜒至果园深处,串联起这片充满希望的绿色天地。

  装药、起飞、喷洒、降落.......果园里,庞超紧盯屏幕,熟练操控着植保无人机在树冠上方盘旋,细密的雾状药液均匀落下,为幼果期的果树披上“防护甲”。

  “这无人机一次能装50升生物制剂,飞出去三分钟就能喷完四亩地,药量误差不超过5%,精准航线更让重喷漏喷成为历史。”庞超的话音未落,无人机已按规划航线完成一轮作业,精准悬停在指定区域。

  “当前,果园处于幼果膨大期,易受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影响。趁天晴用无人机喷洒防治药物,一台无人机配一人5小时就能完成全园作业,相比人工喷药省时省力,还节约了1000多元。” 基地负责人周永祥介绍,人工喷药凭经验,6个人耗时3天才能完成;而无人机靠数据“精准打击”,每平方米施药量精确到克,雾化颗粒细腻,果树吸收更充分,能有效提升防治效果。

  空中“卫士”护航,林间“巧匠”织锦。在果树的下方,40多名工人正俯身穿梭于李子林间,指尖掠过之处,一个个病害果、弱小果、畸形果簌簌落下,而健壮的幼果则如绿宝石般缀满枝头。

  “疏果得狠下心,按照‘去劣留优、去小留大’的原则,每根枝条每隔4公分只保留一个健壮果。养分集中了,果子才能‘喝饱’阳光。”周永祥介绍,疏果看似会“减产”,实则是为了“提质”。从幼果期到成熟期,疏果要进行2次。经过精心疏果,各个果子长得匀称饱满、口感甘甜、品质上乘,不仅在市场上更有价格优势,还能让周边村寨的留守妇女、老人在家门口挣到“果钱”。

  果园全年疏果、剪枝、采摘等环节累计带动2000余人次就业,发放劳务工资超20万元,成为兴龙村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支撑,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这片忙碌的果园背后,藏着主人周永祥的“双线人生”。在龙田集镇经营五金建材生意的他,在2010年看中了天子岭的“海拔优势”。这里平均海拔900米,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水源洁净,适合栽种耐旱喜光抗冻的果树。于是,他注册成立“天之味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荒坡上种下240亩李子和40余亩桃子,开启了“山下开店、山上管园”的跨界生涯。

  通过打好“适地适种+科技赋能+生态管护”组合拳,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管护体系,配合人工除草、有机施肥,使果园管理进入高效、绿色、精准的管护时代。目前,果园已获有机食品认证,果品成为广东、广西市场的“香饽饽”。现有190 亩果树正值盛果期,今年预计产出李子15万公斤、桃子2.5万公斤,年产值60万元以上。

  “农业要想走得远,得靠‘多条腿’走路。无人机提升效率,工人保障品质,政府修好产业路打通了流通渠道,缺了哪一环都不行。”周永祥感慨地说,在政策支持下,果园管护物资“上山快”,优质果品“下山畅”,实现了从“种得好”到“卖得远”的转变,让百姓实实在在赚上了“生态钱”,这就是山区产业振兴的“金钥匙”。

  近年来,龙田镇把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就近就业及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按照“政府引导、大户带动、典型示范”的思路,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并实施“智慧植保+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实现科技与人力的协同作业,勾勒出“科技提效、生态铸魂、富民增收”的乡村振兴图景。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