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利嫁女

2025-05-07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霞

“我家有喜,爱女成婚,良辰已定,以谢良友……”4月22日,遵义仁怀市三合镇新农村村民陈晓利在手机上一字一句精心编辑内容,随后将女儿陈雨欣即将出阁的消息发给了亲朋好友。

一个月前,陈雨欣和男朋友在双方至亲的见证下订婚,没有冗繁的环节,没有高额的彩礼,父母辈给孩子们准备了红包,一句句暖心的祝福声中,这场简单的订婚仪式圆满结束。

订婚之后便是筹备婚礼,长期在外摆摊卖猪肉的陈晓利专门抽空回到村里,请老族长陈绍楼以及新农村党支部书记陈辉共同商议女儿婚礼酒席的操办事宜。

“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意见,看看这婚礼该怎么来办?”陈晓利说,孩子们的婚事要想办好,还得村里的长辈们多出出主意。

“寨邻们既要忙自己的事又要来帮衬,我看从起媒到正酒、出嫁,时间从原来的3天缩短到2天,你们觉得如何?”陈辉说,原先村里面红白喜事的时间长,不少村民为了相互帮忙常常耽搁了农事,缩短操办流程,有利于大家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听到这里,70岁的陈绍楼频频点头,接着说道:“这个提议好!我觉得菜谱也要从简,没必要摆什么排场,两个下酒菜再荤素搭配上其他特色菜色,8个菜管饱。”

“婚礼现场的布置简单喜庆就可以。”

“送亲队伍也精简人数和车辆。”

…………

头脑风暴后,一个朴实又别致的婚礼方案俨然出炉。

“大家的提议都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只要孩子们也同意,我觉得就这样办。但是我还要加一条,婚礼现场不摆男方来礼,不攀不比。”说着话,陈晓利看向坐在屋里的陈雨欣,父女俩相视一笑,婚礼的筹备工作就算是彻底敲定。

屋外,阵阵新风吹拂着山乡大地,显得格外清新。

■记者手记

过去,不少农村地区盛行高价彩礼和大操大办,不仅加重家庭负担,还助长攀比之风。而陈晓利嫁女是村民们的自发实践,在移风易俗的浸润下,老观念和新风尚已不是硬对硬的碰撞,而是一种摒弃虚荣心态,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觉醒。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当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转变观念,主动拒绝天价彩礼,简化婚宴规模,甚至以集体婚礼、家风承诺等形式取代铺张浪费之时,勤俭节约之风亦悄然回归。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