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党组织党员干部积极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促“小城”出“大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良胜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从遍布全球的正安吉他到产销量全国第一的江口抹茶,凸显了贵州县域经济的广度;从“定价全国”的虾子辣椒到传承千年的赤水晒醋,体现的是贵州县域产业的深度;从火爆出圈的榕江“村超”到一票难求的“越界影城”,彰显了贵州县域品牌的热度……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全省各地党组织、党员干部积极作为,全省各地结合实际精准定位,做到错位发展、串珠成链,一个个“小城大业”实践正在推进,进一步带动当地发展和群众增收。
兴业筑牢县域经济发展底盘
“拉枝和授粉作业很关键,有效提高籽实率,让苹果品相和口感更佳。”眼下,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牛棚镇杨华苹果基地的700亩苹果花迎来盛开期,省农科院技术服务队到基地作技术指导。
苹果作为威宁助农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2024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威宁苹果”以12.39亿元品牌价值第6次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
近年来,类似于威宁苹果这样的特色产业,在全省各地多点开花:江口抹茶、凯里酸汤、镇宁蜂糖李、修文猕猴桃、麻江蓝莓……
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我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锚定目标,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布局“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基地,推动区域间协调共兴。
遵义市仁怀市探索建立“企业服务日”“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服务白酒产业等高质量发展;铜仁市思南县探索“党建联盟”发展新模式,推动当地茶产业全链条发展;为提升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贵阳市修文县特邀国家级猕猴桃种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全县60余名农技干部、种植户代表传授技术。
从“车间服务”到“田间指导”,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从“包保服务、技术攻坚”上发力,打破行政壁垒,激活产业动能。2024年,贵州茶叶、辣椒、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产值增长4.2%,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6%。
强县激发县域发展动力活力
立足全局谋一域,干好一域服务全局。
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县域工业提质增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县域旅游业提质增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全省各地结合实际精准定位,精心谋划,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激发县域发展动力活力。
黔南州福泉市以党建链带动产业链,聚焦“富矿精开”,选派党员干部到企业担任特派员职务,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造千亿级产业舰队;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选派党政干部到发展困难村、政法干部到社会治理困难村、财经干部到发展滞后村、农技干部到产业引领村、本土干部回原村培养锻炼,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黔南州独山县各级党组织积极协调,免费提供场地、培训,申请资金支持,电商网络零售额2024年实现1.81亿元;黔东南州榕江县以党建引领“村超”品牌建设为突破口,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以“村超”为纽带推动榕江发展。
2024赛迪西部百强县发布,贵州上榜10县,朝着“到2027年,我省中国西部百强县达15个以上”的目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挺膺担当,不懈奋斗。
富民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兴业是起点,强县是落点,富民才是终点。
1999年末,黔东南州麻江县播下蓝莓产业的种子。此后25年,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的坚持下,2024年麻江蓝莓种植面积达8.76万亩,产量3.99万吨,产值8.05亿元,带动3.6万群众人均增收1.2万元。
“麻江蓝莓”只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进兴业、强县、富民的一个缩影。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发展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紧盯关键时间节点,结合实际精准定位,因地制宜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弱项,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黄粑飘香,黄姜葱郁,黄牛欢腾……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驻村干部杨国奇正带领村民拨弄“三黄”产业琴弦,在化屋奏响致富乐章。
“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这才刚起步。”黔西南州兴义市则戎镇冷洞村村党支部书记朱昌国直言。近年来,冷洞村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发展金银花产业,在石头山上开出“致富花”。
在黔南州荔波县甲良镇尧并村,千亩牧草迎风摇曳,跑山鸡在林子里叽叽喳喳,牛场里的牛哞哞叫着……曾经的荒山荒坡变“金山银山”,成为令人羡慕的“百万村”,“操盘手”尧并村驻村第一书记彭跃忠穿梭在油茶林中,望着眼前的牧草,心中盘算着新一年的产业布局。
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2024年贵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
放眼各地,全省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将“兴业、强县、富民”的蓝图镌刻在黔山贵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