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科大数据院:推动数字技术与重点产业深度融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鲍贝贝
中电科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科大数据院)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构建起了政府治理大数据生态圈,不断推动数字技术与重点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已培育34支科研团队,拥有确权自主知识产权486项。
作为贵州省、贵阳市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新型协同创新实体,中电科大数据院致力于打造以关键技术为支撑、多方协同参与的数字产业发展新格局。
中电科大数据院科技创新事业部总经理曹扬介绍,近年来,通过聚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突破数据采集融合分析、共享开放、安全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中电科大数据院已经构建了相关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今年年初,中电科大数据院获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和“进出口检验检测数据挖掘的风险协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中电科大数据院数据治理事业部总经理丁洪鑫表示,两个项目执行完成后,其成果将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力、智慧城市、医疗科研、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组织的数据治理需求,为行业稳定运行注入强劲技术动能。
“当前,我们已经拥有确权自主知识产权486项,同时还累计承担了1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牵头或参研发布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18项。”曹扬表示。知识产权网络的拓展,主要得益于中电科大数据院在体系、制度、文化三方面对创新成果的培育。
在体系建设上,中电科大数据院设立了“大数据+政府治理”开放基金,赋能孵化了两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逐步构建起政府治理大数据生态圈,不断促进产学研协同。
此外,中电科大数据院还在制度建设方面出台了《中电科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措施,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创业,激发活力。在文化建设方面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企业的使命担当,不断筑牢创新文化根基,推动持续创新发展。
为了让更多专利尽快授权,2024年7月,中电科大数据院与贵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建了专利预审员实践基地,不断提升专利申请与预审的审查质量,为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预审,我们的发明专利申请从普通通道平均授权周期16.5个月缩短到平均3至6个月,省下来的时间,能让更多科研人员精力充沛地投入下一个研发中。”中电科大数据院科技发展中心负责人李旭捷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重要体现。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聚焦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不断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持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大数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电科大数据院常务副总经理高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