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关注:改造成体系 治理见真章|黔东南州丹寨县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长效机制

2025-05-13 农民日报 李凯

      5月9日,《农民日报》刊发《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长效机制——改造成体系 治理见真章》,聚焦黔东南州丹寨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具体报道如下:


WechatIMG737.jpg

  初夏时节,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迎来又一天的晨曦,阳光均匀地洒在村道上,整洁的路面与错落有致的苗家木楼、绿意盎然的庭院相互映衬,宛如绝美的田园画卷。

  走进村内,将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的村民王志芬正忙着清扫自家客栈的庭院。谈及村里的变化,王志芬感慨万千:“以前垃圾、污水到处都是,环境差得很,现在村里垃圾箱,还统一规划了排污沟渠,厕所和路边的污水都排进去了,游客都夸我们村卫生好、环境舒服。”如今,王志芬家已成为卡拉村环境治理的示范点。

1722422022724791.jpg

黔东南州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

  近年来,丹寨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100%达标排放;增设垃圾分类收集点、配备专职保洁员,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

  “我们建立了人居环境的长效治理机制,以沿环村公路、房前屋后、村内景点、经营农户为重点,开展‘三化’‘六净’专项治理行动,定期评选示范户和后进户,形成以户带动网格、以网格带动村的良好局面,打造出‘一院一品、一路一景’的美丽特色乡村。”卡拉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玉金说,截至目前,卡拉村共设置垃圾箱27个,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

  在卡拉村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造美丽乡村样板的同时,丹寨的其他村庄也在积极探索落实人居环境提升的工作路径。

  在金泉街道中华村,“两改”(改厕、改圈)成为该村人居环境提升的突破口,过去“一个土坑两块板”的旱厕,如今变成了配备冲水设施和三格化粪池的卫生厕所。

  “以前还没改的时候,只是挖一个坑,搭几个石头,卫生状况很差,现在政策好了,政府补贴钱给我们改水厕,干净又卫生,粪污水也直接排到化粪池里,一点臭味都没有。”中华村村民潘霞章说,截至目前,中华村厕所改造覆盖率已达95%。

  从“脏乱差”到“绿净美”,丹寨县正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让村民成为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如今的丹寨县,一个个美丽乡村正破茧成蝶,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能。

  截至目前,丹寨县已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5万户,普及率达82.38%;建成垃圾收集点600余个,收集转运站5个,配备垃圾清运车19辆、转运车5辆和压缩转运车2辆,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全县农村生活污水管网设施覆盖60个行政村居,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4.4%。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