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里乡:“闲田”变“油田” 千亩油菜迎来丰收季
五月,是农忙季节,又是一年一度的油菜收割季。眼下,油菜正进入成熟期,锦屏县偶里乡寨霞村大坝上,曾经金灿灿的油菜花摇身一变,成了颗粒饱满的油菜籽。在油菜田里,农户们有的拿着镰刀在割油菜,有的在翻晒油菜,干劲十足,一片繁忙的景象。
“油菜收割后,马上就种稻谷了。今年油菜好,颗粒大,又黑,出油率高,种出来的油不仅够吃整年,还能卖些,也增加了不少收入哩。”寨霞村村民龙开武乐呵呵地说道。
近年来,在国家倡导提升油料保障能力的大背景下,偶里乡大力推广油菜种植项目,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利用冬闲农田,采用“油菜+水稻”等轮作模式,让闲置的水田变成“油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今年合作社集中流转5余亩冬闲田作为“稻油轮作”项目育苗基地,并将育好的油菜苗后免费提供给有种植意愿的农户。”偶里乡寨霞村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龙云辉介绍道。除此之外,乡政府还免费给种植户按每亩9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指导菜苗移栽等,这不仅有效降低了群众的生产投入成本,也大大提升了群众参与“稻油轮作”项目的积极性,实现“闲田”变成“油田”,助农增收。
“以前我们的稻田打谷子后就荒着,但村里免费发苗给我们种,我想就出点力也不要什么成本,就报着试试看的态度种了3亩左右,结果油菜大丰收,明年我还要继续种。”正在收割油菜籽的村民杨大姐高兴的说。
据了解,当地收割后的油菜籽再由合作社统一进行收购,实现由产到销“一条龙”服务。“保守预估每亩约产200斤油菜籽,按照村合作社的收购价每斤油菜籽4元来算,每亩产值约800元。今年5月开始,我们开了直播带货,专销农特产品,群众的菜油也不愁销不出去了。”偶里乡寨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龙开政说道。
据统计,该乡油菜种植面积达1700余亩,覆盖群众800余户,预计产出油菜约30万余斤,实现产值约100万余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偶里乡将围绕“土地增效、粮食增产、群众增收”目标,紧扣“向坝区要粮油”的工作思路,积极做好稳定粮油生产各项工作,在“种田”的同时实现了“养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