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算力”颠覆传统拍摄模式 贵州导演把AI电影搞得很精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学安
镜头从星系缓推至行星,一颗褐色的行星缓慢旋转,一架宇宙飞船正在其中遨游……这是贵州44岁AI电影创作者齐磊的《星际郎中》片头,与好莱坞大片动辄百万每秒的渲染不同,他通过提示词体系训练AI模型,精准实现了太空场景的视觉表达。
齐磊训练该场景模型时,背后是贵州超大规模智算中心的GPU集群连续运转完成参数迭代。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核心节点,贵州有着绿色能源基底、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政策创新试验田等诸多优势,在AI创作领域拥有较强竞争力。
曾因手游崛起导致端游式微、被迫关闭工作室的齐磊,自嘲为“过气导演”。2024年,他借AI影视创作的东风实现转型——其AI短剧《星际郎中》在抖音、小红书等多平台播放。
AI电影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电影的拍摄流程,传统电影从剧本开发到正式上映往往需要数年时间,且耗资巨大。AI电影制作将电影产业从资本博弈转向“创意+算力”的竞争关系,既不需要大成本投入,也无需高价片酬与实景搭建。
相比传统科幻电影每分钟数十万元的制作成本,齐磊的《星际郎中》通过AI创作将成本压缩至数千元。在时间上,“贵州机房”0.3秒的算力,即可生成横店3年搭建的秦王宫场景。
未来,导演的核心竞争力很可能不再是光与影的拍摄技艺,而是算法驯化能力。“在AI电影领域,导演指令已从‘指导演员’变为‘训练AI’。”齐磊说。
齐磊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算力将导演从场景构图中解放出来,电影才能真正专注创意本身,我相信AI电影在未来大有可为。”在贵州的算力基座上,未来或将有无数个“齐磊”把曾经需要横店影视城的重资产拍摄,转化为贵州机房里的浮点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