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这场讲座从中西对比视野启发新思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江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在全球化浪潮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的当下,如何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比较中坚定文化自信?
6月7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文润黔山——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名家讲座”第二期,在贵阳孔学堂举办。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彩贵州“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圣敏受邀讲学,以《在中西对比中看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为题,为现场400余名观众带来一场贯通古今的文化思辨。
此次讲座聚焦中国和西方国家文明发展路径,从中西文明核心特质的比较切入,深刻剖析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特发展路径,深入阐释中华民族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历史必然性与时代价值,让听众受益匪浅。
杨圣敏长期从事民族学和民族史研究,他认为,从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特别是与西方国家的对比上来看,在世界的文明古国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独树一帜,而且是唯一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基本疆域延续数千年不断的统一大国,我们为此无比自豪。
讲座中,杨圣敏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传统哲学观念、民族政策与建国道路5个方面深度剖析,通过中西对比的参照,史论结合,宏阔解读了中华民族发展道路的历史基因。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看一个国家、民族是否有力量,除了看GDP、人均收入、军事力量,还要看社会的互信、亲情、安全感、秩序、凝聚力。这些才是国家、民族强大的更重要保证。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的泱泱大国,其文明数千年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在世界史上独此一家。中国的成功,自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和深厚基础。”杨圣敏说。
杨圣敏表示,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立、发展十分重要,“在数千年发展历程的中西对比中,而不是仅仅近代200年的中西对比,我们必然会提高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贵州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生动印证。在杨圣敏看来,贵州世居民族有十几个,且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继承和保留十分完好,这些都是贵州的优势,“贵州民族多样、文化丰富,要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在当代社会发挥其价值。当代贵州青年的使命,正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推动其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
贵州民族大学大三学生张齐思听完讲座深受启发,“通过今天的中西对比讲座,让我进一步找准了坐标、坚定了自信。要拥有打开世界的视野,才能讲好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精彩故事。”
据了解,为给广大干部群众链接共享一流学术资源,丰富群众高品质文化生活,共同加深对贵州特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文润黔山——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名家系列讲座”将按照“突出权威、务求质量、体现特色、注重影响”的原则,结合实际邀请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等知名专家开讲,持续在贵阳孔学堂或遵义会议纪念馆等地常态化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