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淬党性 实干担当践使命 —— 台盘乡棉花村开展 “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7月1日是党的104岁生日。一大早,棉花村党支部的同志们就忙活了起来。他们先去看望慰问村里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王安华和其他老党员,然后组织村里的25名党员聚在活动室,对着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熟悉的誓言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响起,大伙儿的信念也更坚定了。
到红色基地,听听老故事,想想肩上担子
接着,党员们来到了施洞镇岗党略村的红色教育基地。走一走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看一看那些老物件,当年的艰难岁月好像就在眼前。在岗党略村活动室,陈耀鲁书记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他动情地讲起1934年冬天发生在这里的事:毛主席在这过了41岁生日。那时候条件苦啊,没啥好东西,战士们就用仅有的粮食给主席做了一顿简单的“生日饭”。这顿饭,吃的不是山珍海味,是革命队伍里那份团结和情谊。陈书记说,想想先辈们为了理想,吃那么多苦、甚至流血牺牲,咱今天当党员的,该琢磨琢磨:他们图啥?咱又该为村里的好日子干点啥?乡村振兴这副担子,咱得稳稳地挑起来!
紫薯地里看变化,党员带头干的都是实在事
党课上说的“该干啥”,答案就在咱棉花村的地里长着呢!今天党员们还专门到自己村里的“台江高山紫薯”基地看了看。眼前这片兴旺的紫薯地,就是党员们带着大家干出来的最好证明!
陈书记掰着指头给大家讲奋斗经过:
一是带着大家干: 党员和种地能手先带头,摸索出党员带头“三补两参与”的合作模式(解释:村集体补种苗、补肥料、补耕地费,农户土地参与、劳动力参与),把紫薯种得又多又好。他们不仅自己学技术,还手把手教乡亲们种。
二是想办法卖得好: 咱还跟贵州方兴科技公司一块儿,把紫薯做成鲜蒸紫薯、紫薯椰汁饮料这些好东西。做鲜蒸紫薯那会儿,味道和保鲜可愁坏了人,党员们没泄气,和研发团队一起,试了几十上百次才成功!加上农科院的直播帮忙,鲜蒸紫薯俩月就卖出3万多袋。紫薯椰汁更争气,在全国糖酒会上拿了个“最受消费者喜爱奖”,大家都可高兴了!
三是牌子响当当: 咱的“台江高山紫薯”现在可是“国字号”的好东西了,入选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成了咱台江县,甚至全省叫得响的牌子,跟“村BA”一样有名气!
四是碰钉子也不怕: 去年试种咱紫薯发生了不少病虫害并且产量还不高。但咱党员带头想办法,请专家来指导,建示范田,改良技术。今年好了,不光咱们村,附近7个乡镇18个村子都跟着一起种紫薯了!棉花村的党员,带着大家一块儿富!
妇女党员挑大梁,“五妇共管”管出新气象
党课上还特别讲了村里治理的一个新法子,叫“棉花先锋·五妇共管”。党支部挑头,选了像杨菊、杨桂芳、张帮臻等这样能干、群众信得过的5位妇女党员当“网格长”,一人管一摊:产业发展、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组织建设。这就叫“党带着妇女干,妇女带着家家户户干”。这个法子让村里的妇女们真正动起来了,有啥事能商量、能决定,成了村里发展的“半边天”。连中国妇女报都听说了,专门派人来调研。村里的变化说明白了:群众看着党员咋做,党员跟着支部走。党员们时刻记着自己身份,有困难冲在前头,有好处想着别人,把老辈儿的革命精神,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建设咱棉花村的劲头。
取经小河村,学回来好法子
党员们带着从红色基地感受到的力量和对产业发展的想法,又跑到施洞镇小河村去学习。在小河村,大家钻进了产业地还参观了酿酒体验馆,还跟小河村的干部们坐下来,好好聊了聊他们是怎么管村子、发展产业的。棉花村的党员们心里都琢磨着:人家小河村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咱棉花村咋样也能学过来,让咱村发展得更快更好?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革命的精神代代相传。这次“七一”活动,对棉花村的党员们来说,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充电。从岗党略村的红色故事里,他们汲取了信仰的力量;从小河村的实践中,他们学到了发展的窍门。棉花村的党员们,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决心要用自己的双手,在咱这片土地上,干出一番乡村振兴的新事业,给党的生日,也给咱棉花村的父老乡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