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在村里不走的第一书记—— 记从江县谷坪乡五一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年欢
夏天的暮色里,从江县谷坪乡五一村炊烟袅袅,缠绕着黛青山峦。村委楼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梁年欢的身影仍在忙碌,桌上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村里大小事务。
今年6月,新一轮驻村干部轮换后,这位从江县自然资源局派驻乡村振兴驻村一线的侗家汉子,没有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回到机关单位上班,而是毅然选择继续“赖”在村里,用行动书写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早在2019年,脱贫攻坚战正酣之际,刚满一年党龄的梁年欢主动请缨投身基层,这一扎就是六年。去年3月,他又奔赴基础更为薄弱的五一村。初到五一村,困难重重,但他深知自己是乡亲们的“勤务兵”,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踏实行动。
在五一村,“赖”字于乡亲们口中满含亲昵与依赖。党苟寨鼓楼破败,梁年欢心急如焚,多次奔波县里,“赖”来 10000元修缮资金;特困户缺洗衣机,他帮忙解决;篮球架老旧,他带来新的;为困难家庭“赖”来12000元救助金,还争取到16个临时公益性岗位。此外,5000元党建经费、5000元教育经费、3000元乡村振兴经费等,每一分钱都凝聚着他为村子发展的心血。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梁年欢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牛棚羊圈,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他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发展产业,养黄牛时,他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和销路问题,村里22户脱贫户养殖75头健壮黄牛;养黑山羊,他帮忙选种、联系防疫,让6户人家的104只黑山羊成为致富希望。本地猪、百香果、香禾糯、稻田鱼等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都有他坚守的身影。150亩百香果藤蔓青青,200亩香禾糯绿浪起伏,1600斤鱼苗在稻田欢快游弋......这些成果背后是他晒黑的皮肤和磨坏的鞋底。
梁年欢深知就业对村民的重要性,他不仅“赖”岗位,更“赖”服务。他摸清全村485名劳动力底数,精准施策。动员外出务工,他帮忙联系企业、提供信息。对于不便外出的劳动力,他想办法就地安置,在县有关部门支持下,妥善安排45个公益性岗位。如今,全村劳动力95%实现就业,416人安心在外务工增收,45人在村里公益岗位上就近就业。
五一村的乡亲们发现,村委的灯光常亮至深夜。那时,梁年欢正在灯下谋划着村里的未来:安全生产、民族文化保护、组织建设等。面对“超期服役”的调侃,面对熟人朋友“回城”的劝说,他不为所动。他明白,村里还需要他,他甘愿做一点萤火,照亮五一村,温暖村民。
如今,“赖”书记成了村民们对梁年欢最亲切的称呼。他如一颗钉子,牢牢“钉”在乡村振兴第一线,“赖”进了五一村百姓的心坎里。这份“赖”,是责任,是情怀,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对初心最朴实的践行。乡村振兴路上,梁年欢用坚守陪伴着五一村的乡亲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