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重安镇:绿色桑园织锦绣 小蚕撬动大振兴

2025-07-03 贵州日报报刊社 李凯

夏日的重安,群山叠翠。6月27日,走进黄平县重安镇望坝村种桑养蚕基地,桑叶特有的清新气息混合着泥土芬芳,弥漫在望坝村的空气里。村党支部书记王龙保蹲在地头,指尖捻着一片桑叶,正耐心地向围拢的村民传授管护要领:“常松土,勤除草,桑树‘吃饱喝足’,叶子才水灵,好桑才能养出好蚕,吐好丝……”眼前的这片蓬勃桑园,正是重安镇以特色桑蚕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托起群众“家门口幸福”的生动写照。

从“小打小闹”到“破茧成蝶”

“当时,看着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心里不是滋味。就想着必须发展个像样的产业,把人气聚回来,让大伙儿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好日子!”王龙保回忆起创业初衷,眼神依然坚定。

DJI_20250627163935_0138_D.jpg

坐落在山中的重安镇望坝村种桑养蚕基地

面对望坝村虽有养蚕传统却“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的困境,王龙保毅然自费远赴遵义等地取经,将种桑防病、科学养蚕、市场销售的全套本领“啃”了下来。

回村后,王龙保顶住质疑,率先在自家地里种桑养蚕,用成功收获的第一批雪白蚕茧,驱散了村民心头的疑云。这“破冰”之举,点燃了产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DJI_20250627163736_0131_D.jpg

重安镇种桑养蚕基地里的桑林

DSC09765.jpg

重安镇种桑养蚕基地里的桑林

走进村民杨定兰家改建的蚕房,一排排蚕匾整齐排列,沙沙的食叶声细密悦耳。她麻利地添着桑叶,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小宝贝’就是咱的‘金疙瘩’!投入不大,200块本钱就能滚动出2000多块利润,一年能养5到8批呢。”作为首批跟随王龙保的村民,杨定兰靠着桑蚕年收入稳定超过2万元。不远处,村民廖长妹熟练地分拣桑叶:“以前想挣钱就得撇下家往外跑,现在村里有了这产业,月月能拿3000左右,活不重,家也顾上了,心里很踏实!”

政策科技双翼托举产业腾飞

“别看这些蚕小,再过20多天这些蚕宝宝就能结茧了不远处的重兴村,新建的30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内恒温恒湿,技术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将刚孵化、细如发丝的蚁蚕均匀分摊到消毒过的蚕匾中。这座现代化的“育蚕房”,是重安镇布局种桑养蚕产业,迈向标准化、规模化的关键一步。

DSC09751.jpg

重安镇望坝村村民罗定兰在蚕房检查幼蚕的生长情况

望坝村的成功实践,为重安镇发展桑蚕产业注入强心针,镇党委政府精准施策,积极引导各村立足资源禀赋,宜桑则桑。重兴村迅速响应,确立了“宜粮则粮、宜桑则桑、粮桑混合”的科学发展路径。村“两委”班子带头冲锋,立下“军令状”:有条件的村干部种桑不少于10亩,每人每年至少带动5户困难群众发展产业。同时,重兴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0余万元,专项用于解决桑农购苗、配套簇具、修建蚕棚等难题。此外,重兴村将科技兴蚕摆在突出位置,每年组织各类技术培训4期以上,惠及群众200余人次。不仅“请进来”——邀请省农科院蚕科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蚕房现场“把脉开方”;更“走出去”——组织桑农骨干赴遵义凤冈等地学习前沿技术。政策与科技的双轮驱动,让昔日的荒坡地,加速蜕变为孕育财富的“绿色银行”。目前,该村已发展桑农100余户,桑园面积突破500亩。

“金疙瘩”带来“稳当当”的幸福

在望坝村,闲置的荒山被赋予了新生命,种上了桑树,变成了桑林,闲置的庭院被改建成了蚕房;几位村民架起手机,直播着桑叶采摘和亻革家姑娘养蚕的过程,屏幕那头,网友互动热烈。

DSC09735.jpg

重安镇望坝村村民王龙保的蚕房

DSC09747.jpg

幼蚕在进食桑叶

如今的桑蚕产业,已成为重安镇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和亮丽名片。截至目前,全镇的桑园面积3500余亩。2024年喂养蚕种 236张,产茧7737.8公斤,产值收入60多万元,带动就业400人次。优质的蚕丝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走出大山,畅销全国。

DSC09713.jpg

重安镇望坝村村民将采摘来的桑叶放置在蚕房

产业的质变更在于链条的延伸与业态的融合。另一方面,重安镇敏锐把握时代脉搏,深挖本地亻革家文化底蕴,将桑蚕产业与乡村旅游、电商新业态紧密结合。望坝村精心打造以亻革家文化为核心的系列品牌IP,注册多个新媒体账号,发布展现桑蚕生产、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的优质内容,成功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观光体验,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DSC09777.jpg

坐落在山中的重安镇望坝村一角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桑园。王龙保站在高处,眺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绿色田野,目光坚定而充满希冀:“未来,我们要继续壮大桑蚕产业根基,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蚕丝附加值更要紧抓数字机遇,深化短视频、电商与产业的融合,让重安的好山好水好物产飞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