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越青年“黔”行对话会举行 以青春之名 续写友谊新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赵飞羽 安慧
在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之际,7月3日至6日,以“红途共越青春‘黔’行”为主题的2025中越青年“黔”行对话会在贵州举行,30余位中越嘉宾及青年齐聚,以青春之名,续写中越友好新篇。
红色基因:跨越时空的共鸣
仲夏,遵义会议会址游客众多。陈列馆内,文物、图片、文献等生动再现红军长征历程。中越青年怀着崇敬之情走进陈列馆,在文物间感受历史风云。
越中友好协会副主席阮荣光介绍,阮山将军(化名“洪水”)是唯一参加红军长征的越南人,1934年由胡志明派来中国加入红军至延安,见证了中越革命并肩前行。他感慨两国革命相互支持,共获伟大胜利。
中国-越南贸易投资促进及企业洽谈会翻译黎文大站在会址前深受触动,不只是革命精神带来的强烈震撼,更感受到两国于革命征程中跨越时空的思想共鸣。越南外交学院毕业的武明孝通过观看展品、聆听故事,对贵州红色历史有了更深的感受。
贵州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军长征印记遍布黔贵大地,遵义自然风光与生态发展成果获青年代表盛赞。中国钢铁公司职员范如怀指出,中越文化相似点多,期望多推动两国青年合作交流。武明孝则高度肯定遵义绿色发展理念,认为其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重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宜居之城。
生态画卷:绿色发展的典范
绿色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贵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试验区”迈向“先行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守护生态。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绿水青山与手工艺交融。该村融合田园、红色、陶艺文化及特色农业发展绿色经济,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河内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杨德心认为,其为越南乡村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在花茂村古法造纸体验区,范如怀等青年体验纸浆压花画制作。“这不仅是一次手工体验,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传承。”范如怀打算将作品带回越南,让更多人了解贵州文化。”
“贵州真正实现了绿色生活。”越南外交学院本科生阮氏怀跄感叹,贵州是一座视绿色为生命的生态之地。
数字经济:后发追赶的战略选择
贵州素有“公园省”美誉,但“欠发达、欠开发”是基本省情。发展大数据是贵州破局之举,是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后发追赶、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
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八大节点之一,聚焦算力、赋能、产业,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在贵阳大数据展示中心,阮氏怀跄惊叹于贵州的数字力量。
河内广播电视台中文新闻主播杨氏青贤计划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贵州红色文化与数字经济。
此次“黔”行对话会,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场青春与未来的对话。随着《中越青年贵州倡议》落地,两国青年携手共进,中越友谊桥梁将在共同努力下不断延伸拓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越力量。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陈果
三审 杨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