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安江水碾群:吟唱跨越六百年的农耕交响曲

2025-07-14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若佩

       重安江水碾群简介:

       重安江水碾群位于黔东南州黄平县重安镇西南300米处的清水江江心沙洲上。19座古老的水碾房沿沙洲呈“一”字排开,其独特位置仿佛镶嵌在江流中心的“花心”,又被当地人称为“小花心”上的古老水碾房。

       据史料记载,明弘治元年(1488)设重安守御千户所,并屯兵于重安江堡上。屯军带来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他们利用重安江上隆起的沙洲大规模建造水碾,用石滚轮碾磨取替土著居民的石碓舂米。历史上清水江多次暴发洪水,但在历代不断维护下,这些水碾得以完好保存。

       2013年5月,重安江水碾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平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周长春:

       水碾群的价值历久弥新

       夏日清晨,薄雾轻笼重安江面,古老水碾在江流中缓缓转动。黄平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周长春介绍,这些水碾群不仅是水利工程,更是明朝屯垦戍边历史的重要见证。

       600多年前,邻近村寨的汉族、苗族等都要挑谷子到这里来碾米。依靠流水驱动巨大的石碾,稻谷脱壳去麸,变成雪白的新米。人们聚在一起,一边筛米、簸糠,一边谈笑交流。“水碾群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所。”周长春介绍,这种共同的生产活动,架起了民族沟通的桥梁。

       在周长春看来,重安江水碾群的价值历久弥新。“作为特殊地理环境和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重安江水碾群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南方稻作民族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周长春说,重安江水碾群是研究古代农耕文化和屯堡文化的理想场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为守护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黄平县不断探索可持续的保护与发展路径。2019年,当地启动了重安江水碾群保护性修缮工作,并将重安江水碾群与重安镇“三朝桥”、重兴古石坎梯田等打造特色旅游线路,通过区域资源联动,提升其文化展示价值与区域影响力。

       时至今日,部分水碾仍在运转,承担着碾桐籽榨油、碾竹造纸、碾木做香等生产功能。江流不息,石碾转动,潺潺水声与低沉的碾磨声交织,吟唱着跨越600年的农耕交响曲。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陈果

三审 潘雪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