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中的水务担当——黔东南州水务部门筑牢防汛救灾“蓝色防线”
受6月24日、6月28日特大洪水影响,榕江县城乡供水污水排水基础设施严重受损,部分区域积水深度接近三层楼高,大量供排水管网被损毁,城乡供排水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黔东南州水务局闻“汛”而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州水投公司、州水勘院公司、州水电工程公司共计230多名专业抢修人员赶赴榕江一线,携带汽油发电机、热熔电焊机等抢修设备、管材以及应急物资,连夜制定“管网排查-断点修复-临时供水”三步走方案,确保抢险工作有序推进。
在平江镇平江村上寨4组,现场泥泞不堪,断裂的树枝、泥沙等杂物堆积,给供水管网排查和修复带来极大阻碍。抢修队员王强踩着裹满厚重泥浆的雨靴,正手持工具,在泥泞中排查管网,寻找破损点。“赶紧来,这里有3、4处已经断裂了,还有很多的破损点。”他大喊,额头的汗珠混着泥水滚落。队员们闻声迅速切割损坏部分,重新铺设新管,并进行接口处理和严密熔接,确保管道连接牢固、不漏水。
在老城区场坝街,队员正分段拉网排查:有的用听漏棒贴在地面细听水流声,有的在窨井盖旁架设便携式检测仪,还有的蹲在积水中徒手清理缠绕在管网上的树枝。榕江汛过,积水退去的路面留着深浅泥痕,空气中还飘着潮湿的土腥味。几名排查人员正蹲在破损的井盖旁,一人手持铁锹轻轻拨开周边淤泥,露出管道边缘;另一人拿着检测仪,探头贴近管壁,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记录着渗漏数据。抢修人员弯腰钻进狭窄的检修井,头灯的光柱在幽暗管道里晃动,不时传来敲击管壁的“咚咚”声。
这是榕江汛后管网排查现场的缩影。在新城区,抢修队伍采用“断点焊接+管路搭接”技术,26日凌晨即实现主干道供水,截至26日18时,完成173处管道维修;老城区针对场坝、中和街等积水重灾区,通过架设临时输水管道、抽排地下室积水等方式逐步解决管网破损与水压不足问题,高楼层应急供水点同步启用。
面对平江镇等偏远乡镇引水管被冲断的难题,抢修队采用“法兰盘连接+钢绞绳加固”工艺,在湍急的水流中人工搬运管材,仅用48小时便抢通357户居民供水主管网。而被淤泥覆盖的榕江县第一生活污水处理厂,则采用“人工+机械”模式开展清淤,同步检修受损泵站与管网,为恢复厂网治污效益奠定基础,重建生活污水治理“第一道防线”。
截至目前,榕江新老城区供水已基本恢复,金龙山水厂、老水厂满负荷运转,日供水量达4.4万吨左右;农村受灾地区69个村基本恢复供水,临时供水点覆盖所有未通区域,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
“当前重点是加快应急排水泵采购和市政供水管网地下隐蔽漏水点排查修复,全力减小供水漏损量,逐步提升县城供水水压。”州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设备检修,同步开展污水排水管网清淤、隐患排查修复,确保市政供排水系统安全度汛,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水务担当。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杨瑞
编辑 吕铀
二审 王珺
三审 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