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抗日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

2025-07-16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江南 莫潇

深河桥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城北面约9公里处,是一座始建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的单孔石桥。桥高16.35米,净跨12米,桥面宽5.7米,全长37米,地处山间河谷之中,自古就是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是两广进入大西南的要冲。1933年后成了黔桂公路的重要桥梁,二战期间更是重要的战略通道,是两广通往贵阳和陪都重庆的必经要道。

1944年初,日本在亚洲、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后,军中及国内厌战情绪日益高涨。为打通大陆交通线,摆脱不利局面,日军高层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失败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豫湘桂战役,于当年4月集结50万人军队,先后发动了豫中会战、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至11月占领河南到广西的大片地区,打通了中国东北到东南亚的大陆交通线。

1944年11月底,为减缓中国军队夹攻滇西对日军造成的压力,同时也防止中国军队南下夺回广西,日军制造出进攻贵阳、重庆的假象,集结精锐部队近万人,从广西兵分三路沿着黔桂边境北上入侵贵州,独山、荔波、三都、丹寨等县相继沦陷,一股日军还曾窜到都匀茅草坪,贵州一度由抗日大后方变为抗敌前线。

抗战期间,独山是贵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是黔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大量内迁的机关,学校、工厂、仓库等散布独山,各类商号、店铺、钱庄遍布城中,尤其在抗战后期,大量外省人进入,独山县城人口暴涨,一时间商业发达、文化繁荣,故有“小上海”之称。

但在1944年11月26日到12月10日的半个月时间里,日军在黔南独山等地烧杀掳掠,引起“洞口”大爆炸,使众多群众丧生;撤退时又纵火烧房,使独山城大火延续不断,独山古城变成一片焦土,犯下诸多不可饶恕之罪行。日军的残酷暴行,激起了贵州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决心,他们拿起步枪、火枪、土炮、斧头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抗击日本侵略者。

“那场大火连续燃烧了七天七夜,独山城里90%的房屋被烧毁,上万民众无辜惨死,财产损失巨大,至今想起都无比心痛。”原独山县档案史志局副局长李天和语气沉重地介绍,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为阻止侵黔日军继续北进,也为中国军队布防争取时间,当局决定炸毁深河桥。1944年12月1日,从柳州来黔的富兰克·亚瑟·格里森上尉带领的一队美军执行爆破任务,为让更多的群众方便继续向北,格里森延迟了5小时才下令炸桥,在一声巨响中,古老的深河桥被炸毁,成功阻断了日军继续北进的步伐。

“随着深河桥的炸毁,日军无法北上,几天后南撤,随后节节败退,直到宣布无条件投降。”李天和说,独山深河成为了侵黔日军未能逾越的鸿沟。

如今,这座“贵州抗战第一桥”早已修复,依旧挺立,穿过历史烟云,贵州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场景仍历历在目。当地围绕该抗战遗址,通过陈列革命文物、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还原抗战历史,是贵州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该桥亦成为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印记里的重要历史见证。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陈果

三审 潘雪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