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袭来,生死一线,三都自治县都江镇新合村千秋四组19名村民紧急转移——“我们一个都不少”

2025-07-16 贵州日报 雷刚

开栏的话:近期,我省多次遭受极端天气。危急时刻,一个个与灾害奋战拼搏的平凡身影感人至深。群像的模样真动人,最动人。即日起,本报开设“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凡人‘超’力量”专栏,敬请关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马刚 刘莹 谌晗 向淳

“雨下好几天了,天都要下漏了!”老婆韦学妹的抱怨,起初我并不在意:山里的人,早就习惯了风里来雨里去。

6月24日那天,雨大得邪门。后半夜两点,窗外的雨砸在吊脚楼的瓦片上,噼里啪啦打得人心慌。

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手机一直没信号。听见老爸在屋里咳嗽,76岁的老人家,声音闷得慌:“吉得啊,这雨下得怕不是要出事?”

我摸黑坐起来,忐忑的念头一直往外冒,顺手抄起床头的头灯扣在头上。这灯还是3年前村里搞应急演练时发给我的,电池早就换了几次,可我一直没舍得扔——山里头,灯就是眼睛。

为啥搞演练?听支书韦大帅说,我们都江镇地形特殊,好多地方都是地质灾害风险点,村里搞易地扶贫搬迁,有一批人去城里安了家,我们组里大多数都是老年人,留在老家的就数我最年轻。

2022年,我就成了“结对明白人”,如果有一天发生灾害,我的任务就是叫醒大家。

才推开门,一阵冷风把我打醒了,黄泥巴水把我鞋都淹了,直往裤管里钻。我心里“咯噔”一下:应急演练时教过,山洪来的征兆就是水变浑。我扯着嗓子喊:“学妹!快把老爸扶起来,我们走,洪水来了!”

来不及多想,转身冲进屋内,一个下蹲,把76岁的爸爸背上,叫老婆拿起柴刀,逃出了门。

撤离地点叫懂懂坡,是我们寨子里地势较高的一个小土坡,村里早就做了路标指引。

洪水把通组路冲得稀巴烂,被风雨刮倒的树枝挡在路上,我让学妹把老爸扶着,赶紧挥起柴刀清理出一条小路来。

眼看雨越下越大,我干脆喊学妹扶老爸往前走到懂懂坡,转身往回跑,寨子里,还有4户人家,都是老人,再不去叫醒怕来不及了。

“吉重哥,吉重哥,发洪水了!”我扯着嗓子就开始喊。可是雨太大,声音刚出口就被风撕碎了。我赶快跑到家里厨房,抄起不锈钢盆,捡起一根木棒拍得“哐当哐当”。

“吉得,我那两万块钱还在床底下……”

潘吉重的老婆在那里放声大哭,手里只摸黑抢回来了一把钱。

“大嫂,不要拿钱呐,命重要!”我一声大吼,拽着他两人的胳膊就往外拖。他家那头200多斤的大肥猪在圈里打转转,我没工夫管,只想着赶紧把人喊走。

好险,才离开房屋不到5分钟,身后咔嚓一声响,往后一看,吉重哥家的房子塌了。

前后不过20分钟,大家拉的拉、扶的扶,4户7人都安全转移到了懂懂坡,大家挤在一起,躲在随手带出来的两把雨伞下面。

我悬着的心落了一半——还有一半,是住在坡坡上的乡亲们。

我顶着钢盆,弯腰拿起柴刀,对学妹说:“你们就在这里躲雨!我上去喊其他人!”学妹看了我一眼说:“你小心点!”我知道,她是懂我的。

走惯了的山路不嫌陡。距离我最近的这条,是村民们走亲戚串门时踩出来的小路,长不过500米。

我迎着大雨一路跌跌撞撞,脚底板直打滑,有一步踩在松动的石头上,差点摔进旁边的沟沟。

一路拉着野草树枝,我连跑带爬总算赶到坡上,心里估算大概花了六七分钟。

来不及喘口气,我拿起柴刀敲打钢盆,一家一家敲门。其实,平时也演练,大家也有底,跟着我跑到寨子里的另一个高坡——板叫坡。

潘金友家的老房子就在板叫坡上,前几年搞易地扶贫搬迁,他们一家搬进城了,老房子无人居住,但是上了锁。

要是这个时候把锁砸开进屋,以潘金友的为人性格肯定会赞成,但7户11人都没有这样干,而是自觉来到他家老屋檐下躲雨。

雨夜里,大家都在讲:“要是再慢点,我们就危险了。”我头上的那盏头灯,开了又灭,生怕用电多了,一会不亮了。

清点完人数,看到大家的情绪平静了一点,我跟他们讲懂懂坡那里还有人,要摸黑下去看看情况,大家劝不住我。

顺着来时的小路,我摸索着回到了懂懂坡,看到大家还缩在雨伞下面,我四处查看情况,总算松了一口气。

天已经蒙蒙亮了。我们往山下看,山像裂开了口子,黄泥巴裹着断树、石块往下冲,哪里还有什么房子。

我撑不住了就坐在地上,这才发现膝盖和手指火辣辣地疼——被碎石和茅草划了几道口子,血混着泥。

其实,我比大家都难过,我是村里的脱贫户,从我出生起老妈就瘫痪在床,母亲过世后,操劳半辈子的老爸身体也一下子垮了。

这些年因为要照顾重病的老人,我不敢走远,只在县城里打点零工,走得最远的地方是贵阳。

我小学毕业,但是自学了水电工,作为寨子里唯一的壮劳力,哪家要换个灯泡、安个水管,都是我主动帮忙,总算有用武之地。

那些年,家里困难,没有年猪过年,寨子里的人会拎着腊肉来看我们。在外打工的人,只要回来都会拿出一百两百塞给我老爸,感谢我对寨子里老人们的照顾。

我总是羡慕他们能走出去,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但他们跟我分享打工生活,我也很快乐。

其实村子好不好,我比他们都清楚,一点一滴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这几年,我们寨子里通了路,修了小广场,安了路灯,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一场洪水什么都没了!但我给大家打气:不怕,只要我们人在,大不了重新来过!

第二天中午,雨稍微小了一些,一个组接着一个组排查的韦支书见到我们眼泪都掉下来。他一身的泥,拍拍我的肩膀说:吉得,多亏了你!人在,我们什么都会重新拥有。

我告诉韦大哥,能够为乡亲们做点事,我很自豪。

那个钢盆后来被寨子里的人找到了,已经被敲得皱巴巴的,老辈子潘发师对我说,吉得,你个子小话又少,那一晚怕是把你一年的话都喊完了。

6月24日傍晚,我们乘坐县里派来的救援车,住进了县委党校这个临时的“家”。才知道那天凌晨“轰隆隆”的响声,是我们附近的猴子河大桥桥墩都被冲垮了。才知道,那一天的雨夜,县里组织了200多名党员干部步行赶往我们寨子救援。

7月13日,我们又转移到村委会旁的小学安置。安置房里,床是新的,被子也是新的。学妹她们每天早上自发把安置点打扫得干干净净。

现在村里干部们都在忙着给我们重建家园,新来的第一书记钱云还说,这次基站损毁严重,要给大家安新的,我们打造数字乡村,到那时候就不怕没信号了!

这段时间,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们经常打电话给我,都感谢我,还开我玩笑:“吉得,你上电视了!”

我就是嘿嘿笑:“没什么好讲的,我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在寨子里,就照顾好大家!”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几次往返救人,其实我当时也没有什么太多想法,就是想着大家平平安安,一个都不少。

我叫潘吉得,今年38岁,是三都自治县都江镇新合村千秋四组村民,平时学到的办法,这次救了我们大家的命。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陈果

三审 潘雪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