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2025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东盟留学生传播贵州好声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赵旭婉婷
一个特殊群体正向世界传递贵州好声音。
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在贵州不仅学到知识,更化身贵州山水人文的传播者,为世界开启了一扇深度感知贵州的窗口。
在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上,柬埔寨留学生翁思蕊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写满了关于“中国天眼”的相关知识的笔记,旁边标注着母语的注释。“第一次在课堂视频里看到‘中国天眼’时,我震惊得说不出话,”她回忆道,“回到宿舍我立刻把视频分享给家人朋友,他们都在问:这是在贵州?”
像翁思蕊一样被贵州“硬实力”与“软魅力”双重吸引的东盟学子不在少数。自2008年以来,贵州以交流周为平台,以高校合作为发端,将教育对外开放从高等教育延伸到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学生流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青少年交流……在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贵州与东盟国家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网络。
课堂之外,这些年轻的“Z世代”留学生正自发成为贵州故事的“传播大使”。他们熟练运用社交媒体,将日常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生动内容。
缅甸留学生安南的TikTok账号里,一条记录他在黔东南侗寨学唱侗族大歌的视频,播放量破百万。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写道:“这里的歌声,能连接人心,无关乎语言。”
马来西亚留学生林恩慈则化身“美食博主”。她的YouTube频道专注于探索贵州街头巷尾的独特风味——从酸汤鱼的酸爽热辣,到丝娃娃的清新解腻,再到折耳根的神奇口感。她总会在视频中加入马来西亚相似菜品的对比,并幽默地讲解:“折耳根?它像我们叻沙里的那股冲击感,第一次可能皱眉,但相信我,你会爱上这种‘冒险’!”
东盟留学生在贵州的学习生活,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国际传播教材。
“朋友们,看这个土豆丝,裹满辣椒面,是地地道道的贵州味道……”近日,在贵阳经开区举办的“数智‘黔’行·贵州特产直播带货体验”活动上,外国留学生们边调整镜头角度,边用中文进行直播带货。
据了解,“数智‘黔’行·贵州特产直播带货体验”活动,是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的一项特色活动。来自泰国、斯里兰卡、俄罗斯、日本、越南等国家的12名留学生组成“丝绸之路青年团”,化身“黔货推荐官”推荐贵州美食。
越南留学生表示,以前觉得直播就是卖东西,此次发现它更像是一场“文化秀”,通过美食也能让外国人了解贵州风土人情,回去后会把此次经历做成视频传播,让更多越南朋友认识贵州。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杨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