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2025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更好服务教育对外交流合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何登成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预计将推动签署各类协议(备忘录)60余份,联合建设海外(产业)学院、联合研究院8个,互建实习实训基地6个,建设高水准职教共同体或产业教育联盟3个,推动1100名国(境)外青年来黔研学游学和交流访问。
5月13日,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泰国瓦拉亚隆功皇家大学“经世学堂”(大数据技术)国际班开班,首批15名泰国学生开展了27天学习交流。早在一年前,两校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经世学堂”,三方通过建立专业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中泰产业所需高素质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
这不仅是贵州机电职院首个海外教学中心,也是贵州课程“出海”战略的一次创新尝试。
近年来,贵州依托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国移动等建立战略互信机制,以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为平台,汇聚国内相关高校及领域内优秀数字课程资源和智能数字工具,共建面向海外数字资源中心和慕课平台,目前已经汇聚国内外课程资源467门,上线虚拟实验项目超10项。
日前,贵州师范学院2025年赴泰国教育部实习项目的9名学生已全部顺利抵达泰国,将开展为期近一年的国际汉语教学实习工作。
截至2024年,贵州32所院校具备招收留学生资格,累计接收79国2.3万余人次学生,其中东盟生源占70%以上。
去年交流周首次推出“教育+”模式,把合作从高等教育延伸到跨境电商、智慧农业、数字教育、文体旅等跨界领域,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今年5月,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第三批科技服务团“再出发”,奔赴老挝开展农技培训与交流合作,为当地农技人员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助力解决产业发展难题。作为全国第二批农业涉外培训合作交流点,学院积极发挥涉农专业学科优势,不断擦亮贵州科技服务品牌。
据了解,2025交流周将重点突出教育与“文旅体”“科创产”“商经贸”三个领域方向的融合发展,更好服务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其他领域依托交流周平台更好汇聚资源、加快发展。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杨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