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鲜椒千里驰骋大湾区餐桌
蒙蒙清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凯本镇的田间地头一片忙碌。带着露珠的火红辣椒被迅速采摘、分拣,即将跨越千里,运往广东。这不仅是凯本镇“菜篮子”的丰收季,更是东西部协作帮扶下,“黔货出山”驶入快车道、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动写照。
在辣翻天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村民们弯腰穿梭于茂盛的辣椒丛间,双手翻飞,采摘、装筐动作麻利。一筐筐鲜亮的辣椒堆满田埂。合作社负责人杨再海随手拿起一根色泽鲜艳的辣椒,难掩喜悦:“今天采摘的辣椒,明天就能出现在大湾区居民的餐桌上。”
路边,运输车已准备就绪,工人们正将封装好的蔬菜有序装车。凯本镇的清晨,被丰收的喜悦与车轮启动的轰鸣声唤醒。
“我们种的辣椒品相好,吃起来香甜,口感微辣,大湾区市场特别认!”他指着装车的辣椒介绍,“今年订单辣椒500多亩,亩产平均3000斤左右。辣椒采收完,就开始红菜薹育苗,今年我们和大湾区订有2000多亩的红菜薹订单。”
辣翻天合作社成立于2022年,如今已发展为拥有200余名社员的“州级示范社”,跻身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今年,合作社订单式发展辣椒、冬瓜等蔬菜7000余亩,预计产值突破250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群众务工超6万人次。在凯本镇,“公司+合作社+大户+农户”的产业模式,让土地生金,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产业饭”。
“以前种点粮食够自家吃,现在不一样了!”正在分拣辣椒的村民陈孝菊擦了把汗,笑容朴实,“合作社活儿多,从种到收都能干,一年下来能多挣6000多块,日子踏实多了。”
凯本镇的丰收图景不止于蔬菜。2025年,该镇还发展杂稻制种3700余亩、辣椒3400余亩、烤烟1500亩、中药材9700余亩、冷水鱼养殖1000余亩,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在东西部协作框架下,贵州省岑巩县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紧密携手,着力建设稳定高效的农产品供销渠道。目前,岑巩县已有7个基地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为“黔货出山”开辟了高速通道。
来源:通讯员 何小雨 沈启照 何芬
编辑 王槐雪
二审 王珺
三审 杨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