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竹荪种植有“智”更有“质”
近日,麻江县杏山街道谷羊村新引进的智慧方舱竹荪迎来首茬采收。该项目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采用智慧化种植方式,让竹荪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让种植更加科学、高效,既提高农民收入,又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走进280平方米的智慧方舱内,5层立体种植架上放置着19200个菌包。凉爽的气流迎面扑来,在一体式专用生长灯的温柔照射下,伴着精准控湿的水雾,大小各异的竹荪散发着诱人菌香。工人们有序地穿梭在方舱内,娴熟地采摘着成熟的竹荪。
“现在我们竹荪已经在陆续采收了,第一茬预计能收6000斤左右。”杏山街道谷羊村党总支部书记、主任杨正明介绍:“目前市场很稳定,鲜菇能卖到70多元一斤,干菇更是能卖到200到350元一斤。”
相较于传统的种植模式,智慧方舱式种植能自动调节竹荪生长所需的光照、养分、二氧化碳及土壤温湿度,保障红托竹荪良好的生长环境,实现了一年可摘3季,1季可摘三茬,实现反季节、全年化出菇上市。
杏山街道谷羊村竹荪种植基地 技术人员 喻朝阳介绍:“现在我们拥有了智能大棚,节约2个月的生产时间。”
喻朝阳深耕食用菌种植领域已逾十年,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生产经验。自从村里建起现代化的智慧方舱食用菌种植基地,他便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被特聘为技术指导。如今,他的工作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能远程精准配置方舱内的温湿度环境,实现对食用菌生长条件的精密监测与智能化数据管理。这种高效便捷的技术手段,让他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竹荪的生长周期,并精准把握最佳采收时机,从而显著提升了基地的产量和产品品质。
“现在我们在家里面就可以直接操作,不用到菌棚里面来看,就可以知道它的温度和湿度,手机上显示得很清楚的。”喻朝阳说。
据介绍,基地每年从业劳动力达500多人次,累计吸纳常年村民20多名,村民人均月收入可达4000余元,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我们的竹荪项目,得到了东西部协作59万的项目资金,目前效果非常好。”杨正明说:“接下来,将计划再追加投入,再建一个棚,进一步增加周边群众的务工收入,也壮大我们村的集体经济。”
来源:通讯员 杨光红 刘勇
编辑 王槐雪
二审 王珺
三审 杨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