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白马奋蹄幸福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瑞梁
盛夏时节的毕节市织金县熊家场镇白马村,群山葱茏,绿水悠悠。顺着村口“全国文明村”牌匾,记者来到矗立着石雕白马的村文化广场。“白马村以前叫白马洞,村里的故事可不少。”村党支部书记王燕娓娓道来。
相传清康熙年间,村里熊家有个儿子名叫“熊小嘴”,长大后练就一身武艺。他招兵买马抵御匪患,后归顺朝廷征战四方,因战功卓著封将。
得知他荣归故里,土匪残余暗下毒手。一次外出办事归来,熊小嘴在驿站歇脚时中毒,后毒发身亡。随他征战的白马见主人离世,悲鸣一声冲向村头白岩下的山洞而亡。村民为纪念这匹忠心白马,将村子命名为白马洞村,后改称白马村。
“白马将军的故事版本虽多,核心都与地名由来相关,也激励着白马人自强不息建家园。”王燕说,以前的白马村走泥巴路、住茅草房,仅有一条路进出。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村“两委”跑项目、争取资金,让村里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还建起农民文化家园、民族文化室等,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为发展致富产业,白马村组织干部群众到广西学习,采取“支部牵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运营、群众参与”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桑蚕产业。
目前,村里种有桑树600余亩,建起蚕丝被加工厂,注册“岭南白马”品牌,每年带来超100万元产值。“我在桑蚕养殖场上班,每月3000元工资,挺好的。”养蚕工人杨德珍笑着说。
站在桑蚕养殖场,王燕勾勒未来:“我们要守好桑蚕产业这个‘聚宝盆’,拓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强村庄环境整治,不断增强村民的幸福感。”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杨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