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的漂流 沁人的清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若佩 实习生熊天翔
编者按
被网友戏称难度堪比“西天取经”的高过河上,湍急浪涛中,游客惊呼声此起彼伏;南江大峡谷的幽深河道里,一家三口乘皮筏穿行其中,抬头只见一线碧空倾泻天光;施秉杉木河的翡翠水道上,落差缓急交错的“矿泉漂流”,让白发游客也笑嚷着“再漂一次”……盛夏,于贵州山谷间,水花与欢笑的激荡,正谱写着一首跌宕起伏的狂想曲,也在网络平台掀起#漂流贵州#的亿万级流量海啸。
贵州,这座被喀斯特地貌塑造的“山地王国”,峰丛、峡谷、溶洞、天坑等星罗棋布,乌江、赤水河、清水江等河流在群山间奔腾缠绕。当独特地貌遇见丰沛水流,便孕育出惊险峡谷漂、清幽森林漂、奇趣洞穴漂等多种漂流秘境,碰撞出不同的山水乐章。
旅游旺季的贵州,不再满足于“一漂到底”的单一体验。白日里,游客们在激流勇进后,转身投入山林,开启溯溪探洞的冒险,感受山地贵州的激情澎湃;夜幕降临,星空露营地亮起篝火,人们围坐畅谈,伴着虫鸣星辉,享受惬意时光;而在文化村落,蜡染、银饰手作体验等沿岸次第绽放,让玩水项目升级为“文化discovery”之旅……
当皮筏冲向下一个急弯,激荡的水声与心跳共振。绿水青山间的激情交响,是旅人们心照不宣的狂欢,也是百姓增收、生态变现的澎湃乐章,一路高歌向前。
夏日,黔东南州镇远高过河漂流再度登上社交平台热搜。网友分享的视频中,橡皮艇在峡谷激流间穿行,泼天的水浪席卷而来,让屏幕前的网友心跳加速却又跃跃欲试。“手抖了还忍不住看”“必须组队挑战”的弹幕刷屏中,去贵州赴一场“西天取经式漂流”,成为今夏最撩拨人心的冒险宣言。
持续升温的清凉经济,根植于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夏季平均气温23℃的清凉气候,喀斯特地貌切割出纵横交错的峡谷河道,Ⅰ类水质山泉奔腾不息……
面对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贵州以产业化之笔作答,将单一漂流体验升级为“全时段漂流+”产业链。湍急水流中,一场将“绿水青山”淬炼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正奔涌向前。
“千漂千面”形成高辨识度、强吸引力
7月18日,贵阳市修文县桃源河景区5公里外,村民的遮阳棚沿公路蜿蜒排开,防水袋与水枪在车窗外晃动成流动市集;入口检票闸机前,橙色救生衣汇成跃动的河流;河道平缓处,皮筏相触的瞬间,游客“确认过眼神”水枪大战一触即发,欢笑声回荡山谷……
“今年漂流热度远超去年。截至今天,桃源河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省外游客占比56%。”贵阳旅文旅游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留明难掩笑意地介绍,为应对今夏客流高峰,景区漂流船增至4000艘,智慧系统实时分流缓解排队压力。
这样的热度并非孤例。高过河漂流连续多日发布门票售罄通告,周末激增的客流甚至引发“堵船”;南江大峡谷漂流周末单日接待量突破8000人次……
“漂流热的本质,是自然禀赋的联动释放。”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副院长孙小龙认为,贵州“丰厚家底”构成了漂流热的先天优势。
贵州夏季平均气温仅23℃,森林覆盖率高达63.3%,堪称“天然空调”;长江、珠江两大流域滋养着乌江、赤水河、南盘江等八大水系纵横交错,在喀斯特地貌上切割出跌宕起伏的峡谷河道,衍生出众多漂流胜地;部分漂流景区的水质更是达到Ⅰ类、Ⅱ类饮水标准,为漂流活动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独特的自然禀赋,也造就了贵州漂流的“千漂千面”。镇远高过河以峡谷幽深、急流险滩著称,惊险刺激令人肾上腺素飙升;施秉杉木河水质清澈如矿泉,两岸风景如画;兴义马岭河峡谷奇峻,瀑布飞泻,惊险与美景并存;黄平野洞河的“中国洞中漂流绝景”引人探究……
“‘贵州漂流’已从单一产品概念跃升为具有高辨识度、强吸引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区域旅游大IP,成为贵州夏季旅游乃至中国南方漂流市场标杆性品牌,其品牌溢价能力与市场号召力不断增强。”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研究员、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省创新团队负责人杨春宇认为。
三大产品体系升级消费矩阵
7月18日,安顺黄果树瀑布下游的天星桥河道中,明黄色漂流艇载着游客顺流而下。孩子们头戴小黄鸭安全帽,手持同款水枪激战浪花。童话般的氛围,在漂流乐园内蔓延。
“黄果树×B.Duck小黄鸭”多彩漂流乐园现场负责人田蕾介绍,该乐园是全国首个国际IP跨界合作的水上主题乐园。园内,B.Duck小黄鸭并非简单的形象植入,而是构建了“自然景观+潮流IP+互动体验”的三维融合体系。4.2公里河道串联13处险滩与静水区,构成核心体验。终点处的主题餐厅、无动力乐园和观星基地则形成“白天漂流探险、夜晚露营观星、全天沉浸打卡”的全时段体验链。“试营业仅一个月,日均游客量已突破500人,特别受亲子家庭欢迎。”
在孙小龙看来,“黄果树×B.Duck小黄鸭”多彩漂流乐园是贵州推动漂流产业化的一个缩影。它利用漂流产品的“长时段属性”,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将单一项目升级为消费矩阵。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西北、西南地区特色发展山地越野、攀岩、自驾、溯溪、漂流等运动项目。
借着政策东风,贵州积极将漂流这一传统水上项目升级为撬动全域旅游的核心支点,推动着贵州漂流产业打破传统“一漂到底”的单一模式,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
孙小龙认为,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贵州漂流已构建了“主题化、休闲化、在地化”三大产品体系。“主题化产品以‘黄果树×B.Duck小黄鸭’多彩漂流乐园为代表,通过IP植入、场景再造和主题文创开发,提升游客情感体验;休闲化产品将漂流与温泉酒店、垂钓茶寮等业态结合,打造综合型度假产品,满足全龄客群需求;在地化产品则融合本土民族文化,通过实景演艺、非遗体验等方式,强化地方特色。例如,镇远高过河漂流联动镇远古城、三寨村,游客可体验侗族大歌对唱、土家族织锦等活动。”
丰富的产品正转化为实在的消费数据。南江大峡谷景区总经理林文强介绍,今年暑期省外游客同比增长50%,游客不再匆匆返程,而是住进景区的梯子岩度假村民宿集群感受峡谷晨昏。数据显示,旅居游客同比增长30%,“两日游”客群占比显著提升。
生态避暑激活沿线产业脉搏
7月,镇远高过河漂流起点上空,直升机轰鸣声与峡谷激流声交织。游客乘机从游客大厅直抵漂流码头,5分钟航程替代20分钟车程,沿途俯瞰原始森林与飞瀑景观。
“这条低空通道是今年新入驻业态,日均接待超200人次。”贵州宸烨通航负责人梁勇介绍,未来还计划联合西江千户苗寨推出“空漂联票”。
漂流带来的长时段停留,正激活沿线产业脉搏。孙小龙认为,漂流不仅是水上运动,更是撬动区域经济的支点。既吸引新业态入驻,又创造本地就业机会。
“黄果树×B.Duck小黄鸭”多彩漂流乐园92名员工中,多数为当地村民,田蕾介绍未来还将计划推动其向职业经理人转型;南江大峡谷外形成的“漂流用品一条街”,多为本地村民在此售卖水上用具;修文桃源河沿岸的民宿与烧烤摊,带动农民增收……一条河道,串起更多生意经。
清凉经济升温的背后,“绿水青山是漂流的生命线”,杨春宇认为,这一理念已转化为贵州山水间的具体实践:高过河景区严格限制日接待量以保护千年古树,施秉杉木河建立“矿泉水漂流”生态补偿机制,马岭河峡谷将游客产生的垃圾实行“袋袋回收”。这种生态思路不仅保障了漂流的可持续性,更转化为独特的竞争优势——在“18℃浪花里呼吸草木清香”的体验描述击中了都市人群对“生态避暑”的核心诉求,使“贵州漂流”与“生态安全”形成强关联认知。
如今,一条河道串联起更多的生态保护、产业升级与百姓增收。如何将清凉经济的流量可持续化,孙小龙建议,应进一步深化产业融合,推动单一产品向复合业态延伸。“同时,要注重产品场景化打造,为游客创造更多情绪价值。协同温泉等资源开发四季产品,突破季节限制。”
暮色渐沉,桃源河畔的安全员宋真戎结束当日巡护,疾步走向景区不远处的家中。游客量持续攀升让他比往年更忙碌,但心里却更踏实:“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回不来几次。如今家门口上班,既能赚到钱,又能陪伴家人。”他憧憬着:桃源河水流多久,这样的好日子就淌多久。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杨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