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后面的“凡人英雄”——“村超”复赛·榕江防汛救灾恢复家园人物群像之普通群众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璐瑶 欧阳海南 莫欣欣
6月23日21时,雨点砸在木板房上。起初只是零星的脆响,渐渐地,那声响密了、重了,犹如无数棒槌重击。
住在黔东南州榕江县古州镇杨家湾村的丰乐社区宣传员黄金仙,越听越心惊,打着手电筒就往码头赶。
杨家湾村依都柳江畔而建,三面环水。此刻,洪峰已直逼村口。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水快淹进村里了,赶紧往高的地方跑!”黄金仙挨家挨户敲门,催促低洼地带的30户村民撤离。全村400多户人家,大半是老人和小孩。转移,谈何容易?婴孩啼哭、老人抽噎,全都淹没在挪动家电、收拾细软的缓慢动作里。
嘀嘀嘀……嘀嘀嘀……
其他地方的村民开着电动三轮车陆陆续续赶来,车灯瞬间将村道点亮。凡人亦是英雄,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杨孃,你的腿脚不好,我们来接你。”严坤志开着车喊。
“黄哥,你家冰箱、电视,赶紧搬到我的车上,能捡一点损失是一点。”张龙生手脚麻利开始搬东西。
洪峰之下,一群凡人披上战袍化作英雄,与洪灾展开较量。
洪水淹没的地方,英雄出现了
6月24日12时,榕江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将第5号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提升到I级。
“水好凉,身体快僵化了。”
车寨二村一栋木板房二楼,村民杨敏苏已经在水里泡了近4小时。她一只手抱着“村超”啦啦队演出服,另一只手拼命朝窗外挥舞着红色塑料袋。
在相隔60米不到的一栋4层砖房内,50多个村民正着急地向下张望。
“杨敏苏不会被水冲跑了吧?”
“别瞎说,杨大姐人那么好,好人肯定有好报。”
侗族琵琶歌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歌师杨亚江的小孙子杨通博,提溜着大眼睛,搜索着洪水淹没的木房子。“爷爷,我看到了!敏苏奶奶的房子里,有个红色的东西在摇晃!”
众人瞬间安静下来。明确方位后,杨亚江和弟弟杨辉江把三板船抬出砖房。
英雄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关键时刻的选择。两人犹如蓄满超能量一般,撑篙行舟,扒走水面漂浮的大量垃圾,躲避低悬的电线、网线,劈开重重障碍前往目的地。
杨敏苏跳进了三板船。揪心的孃孃们,喜极而泣。
雨,无情地砸向榕江。地势最低的古州镇,受灾人数已达3400户1.5万人,房屋直接倒塌65栋。
榕江县应急管理局向各方救援力量发送《请求参与洪涝灾害应急救援函》。
6月24日21时,贵定县洛北河漂流救援队20人,带着5条洪水急流专用艇抵达榕江。
刚到,救援队便被围住了——
“求你们救一下我妈妈!”
“我女儿和奶奶被困在家里,需要转移!”……
“大家别慌!我们会竭尽全力救出你们的亲人。”队长黄涧铖的一番话,迅速让大家安定了下来。
危难中,英雄赶来。救援队的手电筒成了黑夜里唯一的光。被困2楼的独居女生,被困4楼的老人、小孩,依次被光照亮。
次日清晨,水渐渐退去,贵定县洛北河漂流救援队已转移被困者60余人。
英雄们还在继续出现,继续拯救榕江。
6月28日17时左右,榕江县都柳江石灰厂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253.50米。榕江县再次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山洪再到!紧急撤离!紧急撤离!”
丹江河畔的榕江县小丹江村,河水猛烈拍打着堤坝,水位涨了近1米。
6月24日到过榕江的河南伊川神鹰救援队,正在返程途中。队长梁绪伟看着情况不妙,和队员们紧急下车,沿街疏散群众。
洪水滔天,大声呼喊的河南话显得格外亲切。最终,他们成功转移沿街50余人。
各方救援力量也在赶来。贵州蓝天救援队队长王毅集结16支队伍、192名人员,重返榕江。16时,赶在水漫上榕江大桥前,救援队进入了老城区。彼时,这已是最后一条通向老城区的桥,其余的均已被淹。
水一直在涨,最深处已有2米。第一个救援对象,是一位70多岁的聋哑老奶奶。“1楼已经完全被淹,只能破拆二楼窗户后救援。”
众志成城,方抵万难。截至28日18时,榕江县已紧急组织撤离转移群众共计11992户41574人。
并肩作战那一刻,你我是彼此的英雄
无数人正双向奔赴。
6月24日上午7时30分,洪水突然冲进榕江县实验高级中学。
“赶紧上楼!”73岁的学校理事长江滋迅速通知全校500多名师生。师生逃至4楼时,教学楼一楼被水淹没,信号全部中断,学校被彻底围困。
“‘村超’入场式时,我们准备过一艘小小的塑料船。快叫科技楼的老师把船拿下来。”念及师生需要吃饭,满是白发的江滋划着孤舟,往附近的丰乐村奔去、求助。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你奔向我的瞬间,我们共同筑成坚强堤坝。“家里只有肉。你先拿去!”村民潘弟赶忙递到江滋双手中。
其他村民们烧火、煮饭、切菜,为师生们准备吃的。
“你再这样划下去,身体撑不住。我来!”村民卞安发接过桨,主动承担起运输工作。他划船拉米、拉柴火,往返在食堂与村庄之间。
无数人正全力以赴。
“不用休息,我们就是来干活的,请安排任务!”
6月25日早上9时,佛山菠萝救援队55名队员,带着7台大功率排涝车和铲车、30套救生装备,从佛山市南海区奔赴榕江。
到了就直接开干。古州镇六和人家小区的地下室里,淤泥堆了上万立方米,臭气熏天。他们定下2天清除完毕的目标,人员两班轮转,工作一刻不休。
“我们也要来帮忙,请分配任务!”
第二天早上6时,自愿参与清淤的群众渐渐增多,大家主动跟着救援队推淤泥车、清洗地面。洪水来时,我们后背相抵;洪水退去,我们并肩而行。
平凡人的超力量还在接续。6月27日,榕江县开通2个物资捐赠接收点,设立7个生活物资临时领取点。矿泉水、面包、折叠床、蚊香等物资,要一车一车地运输。
殷一接过侗族孃孃递来的矿泉水,在货车里摆放整齐、运到一线。装完一车,全身被汗水浸透;侗族孃孃帮忙扇风散热,休息一会儿,接着装车,再浸透。
这个辽宁男人,是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C级教练员。为了能以正式选手身份上场踢村超,去年才将户口迁至古州镇,成为一名“新榕江人”。“我是榕江人,平时被乡亲们照顾,这时我要守护他们。”
“小杨,听说你家还有间空房,有一家三口实在找不到地方住,去你家可以吗?”
“可以!”车民街道办工作人员杨蒋成立即将人接回家中。
那是一对30岁左右的夫妻,妻子背着婴儿。夫妻俩开着手机电筒,在黑夜里走了许久,鞋上裹着厚厚一层泥。“街道办亮着灯,门前还飘着五星红旗,我们毫不犹豫进门求救。本来只希望有个落脚地,没想到直接住进工作人员家里。”
双手重建家园,凡人亦是英雄
洪水走了。
但县城里的路、电、网都还未通。被裹挟而来的泥沙、倒伏的树木、堆积如山的垃圾,需要处理。
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默契地扛起锄头清淤,用双手打通回家的路。
古州镇杨坝村抢险现场,徐工挖掘机改装夹木器,灵活高效开展垃圾清运作业;徐工装载机则配合开展清淤清障工作。
“6月26日,我们第一批设备抵达古州镇。目前还在调配新设备进场。”
作为徐工集团挖掘机械在贵州省的经销商,贵州恒达鑫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纶恒第一时间带领恒达鑫救援队,连同总部紧急调配的10余台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进入榕江。
得知古州镇料里村因山体滑坡造成道路完全中断,梁纶恒迅速调配两台中型挖掘机到场。
狭窄、泥泞的山路上,经过十余小时的连续奋战,挖掘机终于将关键路段顺利抢通,为后续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尽我们所能,让榕江尽快恢复以前的热闹。”梁纶恒说。
不分岗位,不计得失。只要贡献超力量,凡人亦是英雄。
榕江县城关供电局工作人员杨林正在打通乡亲们用电的“路”。
带着工具、穿着雨鞋,杨林从单位出发,沿着古州镇西环路、古州北路,排查受损的电力设备。
“受损非常严重。24日的洪水,淹没了西环路所有变压器、古州北路的所有电力设备。”想尽快恢复用电,需更换所有受损设备。积水、淤泥,加上高温作业,使得杨林的脚被打出血泡,浑身也被汗水打湿。
6月25日,在距离榕江县城最近的乡镇,忠诚镇忠诚村“后方食堂”热闹起来,30多个忠诚村村民手脚麻利地做饭。
食堂蓝色大棚里热气交织,温度最高时直逼40摄氏度。志愿者的脖子上都挂了一张擦汗毛巾,以免汗水滴进菜里。
忠诚镇的村宴厨师周井泉,专心做起食堂大厨。当日预计供应盒饭3000份。盒饭3个菜,清淡的、酸甜口、辣味的,均有安排。“一线支援的志愿者来自天南地北,尽量让他们有吃得惯的菜。”
今年64岁的吴佳芝关掉了镇上的日杂店,做起了食堂总管。她最关心盒饭分量:“打饭要压紧点,不够我们马上煮,不能让一线的娃娃们饿饭。”
忠诚村村民吴兵西组织的送餐车队,早早在食堂门口等候。车队先将镇上的400余名清淤志愿者送到50个网格点,随后回来依次排队,等待10点装车送餐。
“农行120份盒饭、尚品230盒饭已送达。正准备回忠诚补位。”
“武装部650份盒饭,已送达。”
车队的车,补胎成了家常便饭。但大家每天准时到位,生怕今天没有自己的活儿。
连感谢都不知道对谁说,更多的人是无名英雄
7月17日的杨家湾村码头,都柳江已恢复往日的平静。
狭窄的村道上,三轮车运着冰箱、电视,从高处驶来,在黄色淤泥里留下一道道车辙。黄金仙坐在村口,看着大家用高压水枪冲刷着仅存的桌椅,心里百感交集。
“受灾那段时间,那么多人帮助我们,我们连声谢谢都不知道跟谁说。”黄金仙说,她想感谢很多人,却不知道名字,因为更多的人是无名英雄。
两次洪峰过境,杨家湾村虽是“孤岛”,却十分热闹。
救援队、志愿者带着物资在河的对岸,乡亲们不知道是谁,只是一味在高处挥手。
救援人员乘坐冲锋舟,满载生活物资,朝着对岸的杨家湾村驶去。水宽江急,加上下游几十米处由漫水桥形成的回水坝,他们必须谨慎应对才不出现意外。
“我们从早上七点半开始运送物资,一天要往返60余次。很累,但乡亲们终于不用挨饿了。”重庆两江新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向阳说。
杨家湾的天空上,也是一片忙碌。
“无人机送盒饭了!”看着无人机载着2000余份盒饭,陆续降落至村委会,村民们不自觉地朝着无人机说着谢谢。
“把家弄出个样子来,才是对恩人最好的感谢。”黄金仙瞬间打起了精神。
英雄主义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灾难面前,每个选择坚守的普通人,都在完成属于自己的英雄叙事。他们的凡人善举,亦是榕江38.5万各族人民铭刻在心的光芒。
7月26日,贵州“村超”将以“感恩雄起·贵州超力量”为主题,暖心重启。那些无法亲口说出的感谢,都会在胜利的欢呼和温暖的拥抱中释放。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