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扫码付 村寨礼金限额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制度创新推动厉行节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华姝
“扫码成功,支付18元。”在遵义市仁怀市机关食堂,前来执行检查任务的工作人员扫码完成支付后,在自助取餐区有序挑选餐食。“不到半小时就能吃完饭,还能挤出点时间稍作休息,效率比以前更高。”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一餐一饭,回归朴素,折射作风。6月中旬以来,遵义市各级机关将公务活动伙食费、交通费“扫码支付”作为厉行节约、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及时制定并公开收费标准,让公务支出在阳光下运行。
“目前,仁怀已全面落实公务接待‘扫码支付’,既简化流程,又节约时间。”仁怀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敖梅表示,这一举措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
对此,凤冈县天桥镇党委书记陈林韦深有感触:“统一在政府食堂扫码用餐,既方便节约,还减少了不必要的陪餐时间。”
“公务活动‘扫码支付’是扎实开展学习教育,进一步筑牢制度堤坝,刹住‘舌尖上的浪费’的具体行动。”遵义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钱维贵表示,目前全市109个市直单位、各县(市、区)及218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开通公务活动伙食费、交通费收款码,同步制定收费标准,从源头减负、节约、增效。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全省各地各部门聚力用劲整治铺张浪费,从公务接待、会议筹办、日常办公等关键环节发力,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和文化滋养的柔性渗透双管齐下,让厉行节约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
黔西南州望谟县以“小切口”撬动资源优化大效能,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公务用车处置流程,通过委托专业机构评估、公开拍卖68辆公务用车及报废拆解权,90.825万元处置收入全额上缴国库。
省下的钱,用在哪了?“省出来”的民生“活水”被精准注入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医疗服务提升等民生项目,2万余名群众从中受益。
各级党政机关坚持勤俭办事业,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腾出更多资金投向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健全反浪费监督检查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压实责任,持续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党风政风不断向好,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各地大力倡导勤俭节约新风,进一步整治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陋习,崇实尚俭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前不久,黔东南州施秉县双井镇黄琴村一户村民在操办喜事时,亲朋邻里纷纷以大米为礼,取代往日送现金、收礼金的旧俗。“一升米代替礼金攀比,大家都轻松自在。”前来道贺的村民龙衣报说。
随着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这样的新风场景正在施秉县76个村(社区)广泛上演。施秉县一体推进学查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滥办酒席、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全面倡导移风易俗,在红白喜事中推行“五控一治理”——控制酒席类别、桌数、菜数、送礼金额和办酒天数,治理高额彩礼,力促婚嫁新风落地生根。
具体工作中,施秉县成立专班,指导各村(社区)发挥“院坝协商”优势,健全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自今年5月推行“五控一治理”以来,全县人情支出同比下降42%,村民卸下“人情包袱”,邻里更和睦。
“过去办酒是‘面子债’,现在简办才是真轻松。”贵阳市清镇市暗流镇矿山村村民蔡祥云算清了酒席背后的“明白账”。今年7月,在“走亲小队”劝导下,其父亲的丧仪从7天压缩至3天,节省开支3万元。
清镇市暗流镇直面问题真查实改,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由党员、寨老等组成的15支“走亲小队”,以“沾亲带故”的优势开展“亲情式劝导”,成功劝导简办酒席136起,带动全镇酒席成本平均下降40%。
久久为功,化风成俗。如今,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广泛共识。从机关单位的精打细算,到普通家庭的量入为出,厉行节约正跨越领域、穿透场景,深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选择。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