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老旧小区近4700个,惠及超75万户[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以城市更新促消费更“新”

2025-08-04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朱登芳 实习生田义婷

7月26日,贵阳青云市集,银饰摊的“叮铃”声、酒吧弹唱与烙锅摊的铁铲声交织,日均6.7万人次的客流让这里成为夜经济焦点。2020年,青云路夜市“退街入室”启动步行街改造,在保留市井烟火与历史记忆的基础上,打造出贵阳首个潮流文化园区。今年前7月,青云路步行街(含青云市集)销售额达4.3亿元,客流量1064万人次,消费新动能被充分激活。

青云市集的蜕变,是贵州以城市更新促消费更“新”的缩影。目前,全省已完成改造老旧小区4695个,惠及75.08万户;棚户区改造累计建成47万套,完成背街小巷改造5667条,地下管网建设2万公里。

空间更新打造消费新场景

巨大的油印机、泛黄的印刷模板、老式的切书机……走进贵阳市区新印1950,工业遗存元素随处可见。去年5月正式营业后,这里迅速成为贵阳文化旅游和休闲消费新地标。

新印1950项目布局1个4D体验文化中心、2座特色展馆、3大主题空间,在历史印记、工业遗存中融入新功能、新空间、新环境。开业以来,最高日客流量达12.8万人次,日均客流量约3.5万人次。

“在商业开发方面,引入100余个品牌,形成综合商业区,涵盖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和日常消费等业态。”建设方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云岩区新华印刷厂危旧厂房提升改造项目入选既有建筑改造类典型案例,也是贵州首次入选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城市更新通过空间重构创造新型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便利性、激发消费意愿。”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MEM中心主任张舟说。

功能出新释放消费新潜力

每天下午4点,安顺市西秀区马槽社区里,王柏杨牵着外孙走向“四点半课堂”,古筝班孩子正候着老师拨弦;社区另一端,日间照料中心飘出排骨汤香气,65岁的陈大爷边吃边与邻里闲聊,一幅“老幼共融”的温馨画面跃然眼前,这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鲜活写照。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保障民生、恢复与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安顺市积极推进城市更新,着力打造便民生活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马槽社区社会事务部部长廖飞飞介绍,社区以关爱“一老一小”为重点,联系15家教育机构开设“四点半课堂”,提供书法绘画等公益课程;还开设日间照料养老中心,引进家政、餐饮企业服务老人。

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仅托起民生温度,更成为释放消费潜力的新引擎。在安顺文旅名片赋能下,“新天地美食一条街”引进安顺裹卷等特色美食,200余家餐饮商户入驻,从传统美食文化宣传阵地,蝶变为便民生活融合典范与“消费圈”。

今年上半年,贵州新增17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累计新增或改造7006个便民商业设施,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活力焕新培育消费新动能

傍晚时分,六盘水荷城烙锅一条街热闹非凡,蒸腾的白雾撩拨着八方来客的味蕾。“老板,再来份鸡皮!”四川游客樊凡兴奋呼喊,滋滋作响的烙锅旁,五花肉卷曲,小豆腐烙出焦边。广州游客李展兴也被这热闹夜景与美食吸引,直夸“又凉快又好吃,明年还来!”

奔着“凉都”之名而来的避暑人群,成为荷城夜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凉爽气候与特色体验交织,“凉资源”不断转化为“热消费”。数据显示,自六月末起,荷城景区每日接待游客约3500人,整个暑期预计突破17万人次。

这条飘香的街巷,是城市更新精心“烹制”的成果。短短200米的荷城烙锅一条街,集中了40余家烙锅商家,是“六盘水烙锅”产业核心区。去年年初,“冬季不冷·烙热寒冬”开街仪式后,它迎来新生。

改造升级后的街道,裸眼3D、“凉都坐标”地面彩绘、“趣”味空间等,将传统烙锅文化与现代商业模式巧妙融合,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便捷、舒适、多元的消费场景,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烙锅街升级对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意义重大。六盘水市贸促会秘书长邓敏表示,通过规范管理提升,安装氛围灯带等,实现整体效果升级,为消费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魏丽萍

三审 杨光能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