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湄潭浙江大学旧址:见证浙大西迁的岁月

2025-08-05 贵州日报 雷刚

湄潭文庙,曾是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时的办学地点之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赵珊珊 吴蔚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简介: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位于遵义市湄潭县。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杭州局势危急。为保存教育力量,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率领全体师生开始西迁办学的历程。1940年,经历多次辗转,浙江大学部分师生抵达遵义、湄潭、永兴,其中理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理科系安置在湄潭,并在此度过了7载春秋。

       在湄潭期间,苏步青、王淦昌、贝时璋、谈家桢等教师坚持科研,取得重要科学成果,为黔北大地播下现代科学文化的种子。其中,农学院与1939年落户的中央实验茶场合作,利用浙大科研力量分析茶叶土壤农化特性,成功研制出“湄红”“湄绿”及“湄潭龙井”(今“湄潭翠芽”前身),推动了中国现代茶业的发展。

       拥有400余年历史的湄潭文庙,在浙大西迁期间成为分部办公室、图书馆、公共课教室及部分师生的宿舍。面对战时资源匮乏,湄潭人还让出寺庙、民教馆、救济院及家族宗祠、新建民房等,支持浙大办学。如今的湄潭文庙,已成为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

       2006年,湄潭浙江大学旧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大学校史研究会特聘研究员钱永红:

       将百年浙大的“求是”精神薪火相传

       钱永红是浙江大学数学史家钱宝琮之孙,担任浙江大学校史研究会特聘研究员。“对浙江大学发展的每一个节点所发生的事情,留下的影响都想有一番研究。”7月中旬,钱永红再次来到湄潭,将爷爷钱宝琮教学所用的微积分英文教材、木书箱等文物捐赠给湄潭县档案馆。

       从2009年开始,钱永红开始着手研究浙江大学西迁史。“对照父亲钱克仁与祖父留下的信件、论文,以及竺可桢日记等内容,我将爷爷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归纳,并整理成集。”钱永红介绍,在整理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对浙大的“求是”校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15年,为查证浙江大学在贵阳市青岩古镇办学的史实,钱永红多次来到贵州,通过访谈当事人和整理书信资料,完成了《浙江大学在青岩》一文,弥补了浙大青岩分校史料不全和错漏的缺憾。“希望浙大后人能深刻领悟浙大西迁既辉煌又艰辛的历史,将百年浙大的‘求是’精神薪火相传。”钱永红说。

       “西迁精神的传承是多方面的,对现代年轻人来说,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也是传承西迁精神的一个缩影。”钱永红表示,只要条件允许,他对浙大西迁的研究会继续下去,并希望更多浙大学子利用现有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丰富其文化内涵。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魏丽萍

三审 杨光能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