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加速跑——上半年贵州以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2025年上半年,贵州高技术制造业在政策赋能与创新驱动下,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1至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6.77亿元,同比增长10.0%。
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到“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从数字赋能降本增效到绿色转型循环发展,贵州高技术制造业正以“向新而行、向绿而兴”的姿态,在自主创新、智能制造、技术攻坚中突破壁垒,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愈发强劲。
自主创新 激发内生动力
自去年12月面市以来,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轮胎)推出的53/80R63型号巨型轮胎,已然成为露天矿山运输领域的 “硬核装备”。这款轮胎实力惊人:外胎直径达3.8米、断面宽度1.35米,自重4800公斤,标准载荷82.5吨,可支撑300吨有效载重。更具竞争力的是,其30万元的售价仅为同品质国外品牌的一半,性价比优势显著。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号的OTR轮胎
“矿用轮胎单胎价格非常高,传统的产品不到一个月的使用寿命,经过我们不断研发创新,能达4个月以上。目前,国内所有的矿山、国外主要矿区都有我们的客户,产品销往全球135个国家。”贵州轮胎非公路轮胎研发部部长张甲说。
2023年以来,为打破矿用轮胎尤其是巨型轮胎的国外技术壁垒,贵州轮胎在省科技厅支持下,开展“高性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轮胎专项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科技攻关,从结构设计、专用胶料制备到自研设备工艺,综合创新提高轮胎性能。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目前,贵州轮胎已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绿色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高性能轮胎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专利200余项、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在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掌握率达到100%,主导产品完全使用自主开发技术生产。
特别是其中的高端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农业子午线轮胎、工业轮胎、实心轮胎、安全轮胎、特种轮胎等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胎胚自动进行硫化处理
2025年1月14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2025年度首批“灯塔工厂”名单,贵州轮胎成功入选,成为全国轮胎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也是贵州唯一一家“灯塔工厂”。
政策链接
近日,《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正式发布,其中将 “企业科技创新” 单列专章予以规范,进一步夯实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这一制度安排,无疑将为企业创新注入更强动力,更期待能由此涌现出更多像贵州轮胎这样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标杆企业。
近年来,贵州积极构建“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续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重点推动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的规上制造业企业“双清零”,让企业在贵州科技创新的大舞台上真正“唱主角”“挑大梁”。
智造赋能 引领产业升级
在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里,机械臂精准码垛、RGV小车穿梭输送,屏幕上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勾,勒出一幅“智慧工厂”的生产图景——

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
12条电线电缆智能生产线,从原材料到成品入库,除机器设备运维人员,生产过程中无需生产人员再进行每道工序的操作;末端,码垛机器人代替工人繁重重复的劳动,将成品自动码垛,RGV小车自动装载,通过连廊送往智能仓储;智能生产线所需普工从原132人降至36人,6道工序合至1道工序,电耗从3500度每班,降至2800度每班。
“玉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贵州制造业的升级史。”玉蝶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程宏介绍。

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
始建于1958年的玉蝶,从生产出贵州历史上第一条线缆产品,到如今已建成占地289亩,年设计产能60亿元的现代化工业生产基地,产品覆盖电线电缆、高低压开关柜等五大类,是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绿色工厂。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玉蝶早在2018年开始探究工业物联网下的数字信息化,在厂房建设的初期,就将设备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建设日程中。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让数据‘活’起来、‘用’起来。”程宏指向车间的设备,“这些设备每分每秒都在采集运行数据,不仅能预警故障,更能让系统‘学习’处理经验,形成工厂的‘智慧大脑’。”

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的目标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程宏强调,作为省级供应链管理企业,玉蝶正通过智能仓储优化供应链,辐射广西、云南等周边省份,让“贵州制造”更具竞争力。
政策链接
今年,全省将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智改数转”,面向重点行业“一业一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指南,打造智能工厂及100个数字车间。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打造智能排产、设备维护、能耗优化、质量检测、智慧营销等典型场景50个以上。
聚力融合 突破技术壁垒
在贵州国塑科技管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贵州省管材绿色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向记者介绍,这一瓶淡褐色的颗粒,是管材生产所使用的改性无水磷石膏——

贵州国塑科技管业有限责任公司管材生产所使用的改性无水磷石膏
这里开展磷石膏排污管改性技术及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可将这样的工业固态废料,变为其生产的磷石膏六棱管、磷石膏合金管,广泛应用于县域雨污改造、防洪防涝工程、富矿精开配套,消纳的磷石膏废料占比可达39.6%。
“国塑自成立以来,就将专精特新作为发展底色,把资源循环利用与绿色智造刻进企业基因。”贵州国塑科技管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宗智介绍,公司聚焦再生材料、绿色环保建材、智慧管道等领域,公司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13%,研发强度保持在8%以上,已累计获得70余项知识产权及专利技术。

磷石膏增强高密度聚乙烯HDPE-PG六棱结构壁管正在进行抗压测试
“单打独斗走不远,协同创新才能赢未来。”郭宗智强调,国塑的发展离不开“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目前,公司已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贵州大学等1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形成了一张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的创新网络。
依托产学研合作的“智力支持”,国塑在磷石膏管材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其中,自主研发的磷石膏六棱结构壁管堪称“技术标杆”——通过独特的六棱几何构型设计,管材与地基接触面积增加30%,形成三角稳定力学支撑体系,可承载32千牛外部载荷,形变复原率达80%,抗压性能较传统圆管提升40%以上。

贵州国塑科技管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践行“以废治废”的循环经济理念,国塑以科技创新重新定义磷石膏价值,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链接
今年7月,《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施行,规范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管理,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提升相关产业或领域技术水平,旨在加快构建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导向的良好创新生态,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高质量的成果转化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