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 抢险救灾·先锋力量]面对被困群众,消防员张一和战友们奋不顾身,潜水救人——冰冷江水中的生死大营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谢朝政
连续数小时浸泡在冰冷的激流中,体温一度降至34.7℃,29岁的黔西市消防救援大队金凤大道消防救援站三级消防士张一冷得浑身发抖。想到船舱里还有被困人员,他一咬牙再次潜入刺骨江水,牵引被困人员脱险……
5月4日,黔西市乌江百里画廊景区短时风力达到14级,暴雨夹着冰雹倾盆而下,平时温顺的乌江巨浪滔天,游船倾覆,游人被困。
警情就是命令。接警后,张一所在的消防救援大队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生死大营救,成功救起10名被困游客。获评“2025年贵州省抢险救灾作出重大贡献个人”时,张一朴实地说:“这份荣誉属于参与救援的消防大队全体指战员,属于现场参与救援的每一个人。”
1.95米臂展,发挥优势勇当救援先锋
5月4日17时35分,在开展先期侦查后,首批抵达现场的7名消防员中,张一、刘扬扬和罗坤按照作战指令组成救援小组,驾驶冲锋舟赶往被困人员集中的015号船只事故救援点。
游船倒扣江中,船顶挂在暗礁上,一旦出现风浪把覆船推向江心,二次灾害不可避免,情况十分危急。
救援小组用绳子固定好倾覆游船。做好安全防护后,张一率先潜入江水中。
水下能见度不足0.5米,他一手拉住护栏,另一只手臂从护栏的空隙穿过游船走廊、伸进船舱,希望能摸到被困人员。
“立马,一只手使劲握了握我的手,我同样使劲回握,向他传递‘我们来了’的信号。”张一说。
随后,张一先后将漂浮绳、漂浮盘、防水防爆手电和用塑料袋包好的对讲机送进船舱,通过对讲机指挥被救人员,把绳子拴在腰上,下潜,出窗。
由于护栏间隙过窄,张一和另一名队友同步下潜牵引,帮助被困者穿过缝隙。
17时59分,第1名被困者成功救出。
“里面还有很多人。”被救人员的话让大家立即紧张起来,此时,倒扣的船舱只有20至30厘米的高度空间,容易缺氧,得想办法把氧气输送进去。
医用氧气瓶一放就沉底,无法送进去,消防用的空气呼吸器又有二次开关,“担心大家不会用,我们先把开关打开。”开关打开后,呼吸器的浮力更大,为了把呼吸器送进船舱,张一右手撑住护栏,头顶游船走廊,左手夹住气瓶,成功从游船窗户送进船舱。
救援的第2个被困者是孕妇,由于体型偏大,护栏的缝隙不够宽,出不来,张一提出破拆护栏。江水浑浊,破拆工具不能准确找到支撑点。张一潜入水中,用肩膀顶住工具,刘扬扬找准支撑点,破拆成功,开辟出3米宽的“生命通道”。
18时12分,孕妇获救。
此时天空下起大雨,冰冷的雨水打在张一脸上,刺骨的冷风不停地吹。指挥员提出轮换。
“不行,送进去的对讲机已经无法联系被困人员了,我手臂长,能伸进舱内和被困人员沟通。”张一坚持继续救援。
我们了解到,倾覆游船的走廊宽0.6米,加上护栏和船窗,手臂短的根本伸不进去。而张一的臂展达到1.95米,拥有现场其他队员都不具备的优势。
18时21分至19时10分,4名被困群众相继被救出。
34.7℃体温,极限状态下坚持救援
当张一再次伸手进舱内时,突然被一只手死死攥住。他几次发力试图拉出被困者,对方却毫无配合之意,只是用力抓住他。
“可能是被困人员体型较大,无法通过通道逃生。”立即采取“二次破拆”方案,成功将护栏再次拓宽。之后张一把手伸进船舱,与队友合力牵引被困者脱险。
19时19分,被困者被救出,原来是一对紧紧抱在一起的母女。
由于长时间浸泡在冰冷的江水中,张一的体温急剧下降,嘴唇发紫,身体不停颤抖。为保持清醒,他生生咬破下唇。
“张一,上来,换人救援。”指挥员发现张一不对劲,坚决命令他爬上礁石,医务人员用红外线体温枪测温,34.7℃,已处于失温状态,赶紧递来保温毯。
视频里,我们看到披着保温毯的张一颤抖得十分厉害。
休整了10多分钟,在得知船舱内可能还有被困人员后,张一一把扯掉保温毯,不顾自身安危,快步下到水中,在队友曹辉的保护下潜入船舱中进行搜索。
船舱里一片狼藉。张一奋力拨开缠绕的杂物,搜寻幸存者。突然,一个圆圆的小脑袋出现在眼前。
“小朋友,小朋友…….”张一急切呼唤。
孩子望着张一,目光呆滞,没有搭话。
张一用手拍了拍孩子的脸颊,轻声说:“别怕,我是消防员,来救你的。”孩子这才“啊啊啊”地回应。
检查后,原来小朋友的救生衣被挂在了游船的货架上,张一用绳子把他紧紧拴在自己的胸前,然后扯掉他的救生衣,带着孩子游出缝隙。
救出孩子,张一转身潜回船舱,继续搜寻幸存者。
20时19分,又一名小男孩被张一送出水面,这是张一和队友们成功救出的第10名被困者。
爬上礁石,张一裹着三层保温毯仍不住颤抖。在确定增援力量轮换后,他在医护人员和队友的护送下,前往码头治疗。
在稍微恢复后,张一又积极投入开展水面搜救和人员排查工作,直至救援结束。
当天,黔西市消防救援大队全体参战人员协同各方救援力量,成功疏散营救47名被困群众,在急流险滩中筑起“生命堤坝”。
600次救援,4年练就过硬本领
“张一在每一次救援中都是这么奋不顾身。”金凤大道消防救援站站长张黎佳,对张一在这次救援中表现出的专业和勇敢并不意外。
张黎佳讲述,1月16日,黔西市绿化派出所旁一栋建筑物起火,张一和同事们赶赴现场处置。到场时,火势猛烈。当听到有人员被困时,张一主动请缨,在水枪掩护下,冲进火场二楼找到被困人员,背着冲出火海,转移到安全地带。
“从2021年9月加入消防救援队伍至今,张一先后参加灭火救援行动400余次,抢险救援200余次,社会救助150余起,营救被困群众100余人。”张黎佳说。
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与张一平时的刻苦训练分不开。在白天救援任务重的情况下,张一选择晚上加练体能、技能,通过勤学苦练具备了山岳救援、破拆技术等多项专业资质。
家住七星关区梨树镇的张一,在高中毕业时有意从军,但却与军校失之交臂。2021年,在学校任教的张一萌生了当消防员的想法,悄悄报了名。
“拿不成钢枪卫国,那就拿起水枪保家。”张一说。
“一开始,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选择消防员这个职业。”张一的妻子张青和他从小青梅竹马,但她理解不了爱人的选择。
“有了宝宝以后,我慢慢理解了,选择消防员这个职业,是因为他有责任有担当。”张青说。
为了不让父母妻子担心,张一回家从来不提工作上的事。“有时在饭桌上提起,他就会说,吃饭时别谈工作。”张青只好把担心和牵挂深深埋在心底,默默支持与守护丈夫。
“没想到,还是让他们担心了。”提到父母妻儿,这个消防救援战线上的铁血硬汉眼泛泪光。
“但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吧。”张一说这话时,目光一凛,坚毅如磐。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魏丽萍
三审 杨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