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富矿精开”打造百亿级硅基产业链
日前,在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一粒粒当地石英砂在黔玻永太新材料公司生产线上完成蜕变,化为透亮的光伏玻璃。黔东南州依托其得天独厚的石英砂资源,坚定实施“富矿精开”战略,一条从矿石采选到光伏组件的百亿级硅基产业链正在这里加速形成。
8月7日,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全景 杨晓波 摄
黔东南州石英砂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约4亿吨,占全省的66%,矿石平均品位高达98%,远景资源量达10亿吨。正是基于这一核心优势,当地将硅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着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
2023年底,黔玻永太新材料公司1250吨/日光伏玻璃生产线在炉碧经济开发区成功点火试产,这不仅填补了贵州光伏玻璃生产的空白,更成为撬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支点。该项目在政策与资金的双重护航下顺利推进,目前已进入三期建设阶段,未来有望发展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
8月7日,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黔玻永太新材料公司生产车间 杨晓波 摄
当前,炉碧经济开发区已规划建成6100亩玻璃产业园,成功吸引了黔玻永太、海生玻璃、凯荣玻璃等20余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了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圈。成效直接体现在亮眼的经济数据上,2024年,该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强势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3.7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7.52%,成为黔东南州首个“百亿级”产业园区。与此同时,丹寨金钟经开区则重点布局硅系材料的精深加工环节,与炉碧的玻璃制造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8月7日,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黔玻永太新材料公司生产车间 杨晓波 摄
数据显示,2024年黔东南州硅精深加工产业实现总产值25.08亿元,增速108%;其玻璃制品制造产能已占据全省半壁江山,比重达到53.1%。发展动能持续强劲,目前全州在建、拟建、在谈的硅产业项目共9个,总投资规模达160亿元。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将推动硅基产业总产值跃升至400亿元以上。
8月7日,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黔玻永太新材料公司光伏玻璃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 杨晓波 摄
炉碧经济开发区经企局局长王辰城表示,2025年园区将力争实现总产值150亿元的新目标。随着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领域不断拓展,光伏玻璃、电子玻璃、汽车玻璃等高端产品线日益丰富,黔东南州正依托科技赋能和绿色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从“一粒砂”到“一块玻璃”,再到“一片光伏组件”,黔东南州以“点沙成金”的生动实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