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从“看护难”到“乐悠悠” 村级课堂点亮乡村暑期生活
“老师周末也来教画画,节日还有活动!这里比在家有意思多啦……”夏日的蝉鸣声中,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金坑村“儿童之家”洋溢着欢声笑语。孩子们正握着画笔,专注地涂抹纸上的蘑菇,一朵朵彩色的“小伞”在画纸上绽放,映照着他们充满童真的笑脸和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
“以前一到暑假,孩子们就到处乱跑,家长忙着挖太子参,实在顾不过来,看护是块心病。”金坑村党支部书记雷安荣感慨地说,“现在有了‘儿童之家’,孩子们有了去处,家长也放心多了。”村级课堂的开设,不仅解决了家庭暑期看护的“燃眉之急”,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娱乐、成长的平台。
暑期留守儿童“无人看、无处去”的难题,在乡村并不鲜见。今年6月,牛大场镇提前部署,组织各村精准摸排需求,依托儿童之家、农家书屋、阳光驿站等村级文化阵地,整合图书资源、招募志愿者、开设特色课程,为6至12岁儿童提供免费看护和兴趣辅导,带着孩子们读绘本、练书法、做手工……曾经的村级文化活动空间,升级为集学习、娱乐、成长于一体的暑期“第二课堂”,孩子们的假期也从“放养模式”切换为“充实模式”。
“不光要管好孩子的安全,更要让他们在暑假里有所收获。”牛大场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刘燕介绍,很多志愿者都是本村人,熟悉村里的情况,容易和孩子、家长打成一片。同时,课程设置兼顾“学”与“乐”,既有作业辅导,也有安全教育,还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傍晚时分,走出课堂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向家走去,手里的绘画作品成了特殊的“暑假作业”。截至目前,该镇暑期课堂已服务儿童800余人次。
“注意舞蹈节奏!对,就这样伸展双手!”8月11日,施秉县城关镇平宁社区活动室上传来阵阵欢声笑语,20余名儿童在舞蹈老师的指导下翩翩起舞。与此同时,城东社区的阳光驿站里翻书声、阅读声不时传来——城关镇各社区在县委社工部的主导下创新打造的“暑期护苗兴趣课堂”正式开课啦!通过“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的新模式,为辖区儿童送上别样的暑期礼物。
“不私自,不野泳,同伴落水叫大人……”走进平宁社区活动室,小朋友们跟着舞蹈老师的节奏缓缓舞动,小嘴还时不时哼唱着歌曲,一幅和谐美好的生动画面悄然生成。为了深化小朋友们的安全意识,舞蹈老师将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穿插到课堂间隙,让小朋友们一边学习舞蹈一边建立起安全意识,让舞蹈课摇身一变“安全课”。
“以前孩子总想偷偷去河边玩,今天听到社区有开免费的舞蹈课,我家女儿平时又喜欢跳舞,我就和她说了,她一听到就让我带着她来社区上课,一下子就把去河边游泳的想法抛之脑后啦!”平宁社区居民张女士看着女儿认真练习基本功的身影感慨道。
镜头转向城东社区,小朋友们排排坐,志愿者老师通过展示写有安全标语和相关情景的卡通图片,为小朋友们普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相关安全知识。同时,组织小朋友们自主制作安全标语小书签和宣传海报,培养小朋友们自主思考安全问题的意识。“龙老师,我知道啦,以后我想要去河边玩,会叫爸爸妈妈带我去,不可以自己一个人去或者和其他小朋友私自去,很危险。”城东社区的邓梦桐小朋友分享道。
本次活动采用“社工部牵头+社区组织+专业机构授课”协同模式,城关镇12个社区将陆续开课,预计覆盖儿童600余人次。通过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安全知识传授给他们,让安全教育入脑入心。
这个夏天,在施秉县的各个乡村、社区,篮球撞击地面的清脆声响、毛笔划过宣纸的沙沙声、舞蹈鞋踏出的灵动节奏,将共同谱写着一曲动人的“护苗交响乐”。接下来,该县将进一步扩大暑期课堂的覆盖范围、丰富服务内容,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引入更多优质的图书资源和教学器材,提升课堂的硬件设施。同时,探索建立暑期课堂的长效机制,将其打造成为乡村儿童暑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假期里享受到充实和快乐。
来源:通讯员 郑旭 潘秀菊
编辑 王槐雪
二审 时珊珊
三审 宋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