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 抢险救灾·先锋力量]与洪水赛跑,丹寨县石桥村党支部书记王安带领村干部20分钟紧急转移107名受灾群众避险——“不管洪水来不来,我们都要心中有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子建 陈化勇
6月24日,持续强降雨导致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南皋河水位暴涨,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腾而下,这是石桥村今年遭遇的第一次洪灾。
洪水退去后,石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安在河岸边巡查,望着依旧翻滚的河水,眉头紧锁。
同行老人忧心忡忡地说:“这水退是退了,但没有变清澈的迹象,怕是会有更大的洪水要来。”
老人的这句话语,犹如一记警钟,在王安心头重重敲响。多年的基层经验让王安异常敏锐,而这份敏锐警觉,也成为守护石桥村1700余名村民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6月25日,石桥村铜锣声响起,王安和村干部一起带领村民进行防汛应急演练。当天,王安在桌面上一遍又一遍地推演防汛应急预案。
“我们5名村干部各自负责一个片区,反复开展风险点巡查和防汛应急演练。”王安介绍,“不管洪水来不来,我们都要心中有数,每户村民的情况要清楚,救助人员要明确,疏散路线要熟悉,避险场所要落实。”
在王安的带领下,村里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村干部轮流值守,密切关注县防汛应急响应等级预警信息。这套严密的防范体系,为后续的抢险救灾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6月27日夜间,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来袭,石桥村成为全县受灾最严重的村寨之一。暴雨如注,山洪咆哮,河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上涨。
6月28日凌晨5时许,正在巡查的王安发现雨势越来越大。
“水位1米、1.3米、1.5米……离警戒水位只差0.5米了!”监测数据的不断攀升让王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当机立断:“快!拿上铜锣,跟我挨家挨户通知转移!”话音未落,王安就带头冲进了暴雨中。
此时,南皋河暴涨的河水冲上村公路路面,开始冲向低洼地带的村民住房。
“当!当!当!”
“洪水来了!大家快撤离!”
铜锣声、呼喊声划破雨夜的寂静。王安带着鸣锣员王石兴,一边敲响铜锣,一边用扩音喇叭高声呼喊,只为唤醒每一位还在熟睡的村民。
“敲门后一分钟内必须确保人员撤离!”王安反复叮嘱着。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在有序分工下,村干部们重点对低洼地带、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逐户敲门确认。
“洪水来袭,我家临河的房间瞬间就被泥沙灌满了,要不是支书他们提前来通知,后果不堪设想!”70岁的村民梁毅心有余悸地说。由于儿子在外打工,家里的电器和4头猪,他们也无法自行转移,“是支书带着人肩扛手抬,硬是帮我们把这些东西都搬到了安全地方。”
“群众把我们当‘主心骨’,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的作用。”面对汹涌的洪水,王安带领村干部和党员们一趟趟往返搬运物资。有的村民舍不得家中财物不愿撤离,王安就耐心劝导:“东西没了还能再置办,人平安才有希望。”
“生命至上!先救人,再救牲畜,最后抢救财物。”这是王安始终坚持的救灾原则。
在洪水最凶猛的时候,进入村寨的道路已被完全冲毁,县乡救援力量一时难以到达。“当时只能靠我们自己。”王安说。
6月28日5时30分,河水水位已暴涨至3.5米左右,淹没了村公路和部分村民楼房,低洼地带已经变成一片汪洋。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
“支书,我奶奶又跑回家拿手机了,怎么拦都拦不住!”村民杨庆竹焦急地喊道。原来,74岁的罗从花老人惦记着手机里存着的儿女联系方式,趁人不备又返回了已被洪水围困的家中。
“跟我来!”王安立即叫上村干部刘光先、王明登,抄近路赶往老人家中。
此时洪水已没过膝盖,湍急的水流让人寸步难行。冰冷的雨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只有洪水的咆哮声和建筑物被冲垮的声响。
“当时根本顾不上害怕,就想着一定要快!”王安回忆道。当他们冲进罗从花家时,洪水已经漫到了门槛,老人正在屋里焦急地摸索。
“太危险了!东西别找了,我们背您走!”三人合力将老人背起,艰难地向高处转移。就在他们离开后不到一分钟,汹涌的洪水就冲进了房门,很快就淹没了房子一楼。
“如果没有支书他们及时赶来,我这把老骨头就交代在屋里了,是支书他们救了我一条命啊!”劫后余生的罗从花老人眼含热泪地说。
在这场与洪水赛跑的生死救援中,王安带领村“两委”干部,仅用20分钟,就成功将石桥村纸街、新村、荒寨、大簸箕4个自然寨36户107名群众安全转移,确保了零伤亡。
6月28日早上8点,洪水开始退去,下午2点多,村公路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
这场洪灾给石桥村带来了巨大损失:48栋农房被淹,3栋严重受损,1栋完全冲毁,100多亩良田被泥沙掩埋。
“面对洪灾,我们始终坚持生命至上,把107名受灾村民及时转移到了安全地带,组织抢救群众家电、牲畜等财产价值60余万元,最大程度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王安说。
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王安带领村“两委”一边安抚群众情绪,一边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8月14日,在石桥村梁毅家的老屋地基上,挖掘机正在轰鸣作业。“灾后第一时间,政府就送来了床和棉被等生活物资和9400元救助金。十多名武警战士帮我清理泥沙,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梁毅说。
截至目前,梁毅家已累计获得农房保险金、民政救助金、重建帮扶资金等近10万元。
“没有党和政府,这次我真的要一无所有了,永远感谢党的领导!”梁毅动情地说。
如今的石桥村,到处是热火朝天的重建场面。修桥补路、重建房屋、村级合作社古法造纸坊复工复产……390户1700余名村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正以昂扬的斗志重建家园。
“目前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所有受灾户都得到了妥善安置。”王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战役,不仅检验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更彰显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在危难时刻,王安等党员干部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正如村民梁毅所说:“有党员在,我们就有主心骨;有干部在,我们就有安全感。”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