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乡亲们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系列报道之二[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红落万村变美记

2025-08-19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邓钺洁

8月18日清晨,薄雾轻绕,黔西南州兴义市三江口镇红落万村王学富家院坝热闹非凡。他与邻居忙着归置农具、清扫落叶。“以前院坝乱,不好意思邀邻居来,自己看着都烦。”王学富笑着擦汗,“如今村里宣传,党员带头,环境大变样。环境美了,儿子带女友回家,咱脸上也有光彩!”

观念之变:从要我扫到我要扫

这份“脸上有光”的自觉,源自红落万村“三个强化”举措的深入推进。如何让村民由“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宣传教育成为关键。

立秋前,村口百年老榕树下,一场院坝会正开得火热。驻村第一书记黄启胜没有空谈理论,而是拿出手机里刚拍的照片:“老叔,您瞧,路边这粪堆,雨天污水横流,晴天苍蝇乱飞,娃娃放学都得绕道走,是不是该挪个地方?”被点名的王老伯面露赧然,忙应道:“回头就清。”网格员张慧趁热打铁:“咱做好‘门前三包’,沟渠干净了,夏天蚊子也少,娃娃玩耍也安心。”

推心置腹的交流、直观的场景照片,比标语更有力量。村民小组会、微信群“美丽庭院”照片展播、干部入户耐心讲解……一系列举措让爱护环境的意识如春风般,悄然滋润村民心田。

如今,“不乱倒污水、柴草归置好”已成为红落万村村民心照不宣的日常公约。

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

观念转变是起点,行动落实才是关键。红落万村深知,要盘活环境整治全局,党建引领必须精准发力。

今年夏天“主题党日”活动时,红落万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与村民,一同清理淤积严重、垃圾漂浮的沟渠。年逾六旬的老党员黄明忠挽起裤腿,率先跳入渠水,专注清理缠住枯枝的塑料袋等漂浮物,泥水溅身也浑然不顾:“党员不带头,群众哪会跟?这点活不算啥!”

在他带动下,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和闻讯而来的村民纷纷加入,挥锹装袋,干劲十足。汗水混着尘土,却无人喊累。

正是这种“支部领着干、党员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让“党群共治、户户参与”从纸面机制变为红落万村日常风景。如今,沟渠清澈,柴草齐整,农户庭院也种上了花草,处处洋溢着清新与活力。

督考并重:让一时净变成长效美

环境整治绝非朝夕之功,如何避免“一阵风”?红落万村给出的答案掷地有声:让督促检查长出“利齿”!

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组成的督查小组,化身为“环境找茬队”,手持问题清单与手机相机,不定期、无预告地穿梭于各村民小组。

在村民周明家院外,督查队员陈静发现墙角木料堆放碍事,当即沟通:“周哥,这料子挡路又影响美观,三天能清理完吗?”周明爽快答应,陈静随即表示帮忙联系车辆尽快拉走。

督查不仅“挑刺”,更“开方”“验收”一体推进。拍照留痕、现场交办、限时整改、回头复查,流程严谨有序。这种较真碰硬的态度,让一时净升级为长效美,巩固了整治成果。

夕阳西下,红落万村整洁有序,生机盎然。当维护家园的自觉在村民心中扎根,当干群合力成为常态,当长效监督机制稳固运行,红落万村的蜕变便开启了乡村更美、更宜居的新篇章,绘就了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潘雪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