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石印和美村寨:在阡陌间种出民族团结之“花” 在沃土上结出乡村振兴之“果”
余庆县石印和美村寨,阡陌纵横的稻田不仅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理念。这里以农耕文化为纽带,用沉浸式体验拉近距离,以特色活动搭建桥梁,更以农旅融合为路径,让民族团结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田畴间绘就了一幅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谐画卷。
以稻田为媒,让体验成为情感共鸣的“黏合剂”
石印的稻田,本就是民族团结的天然剧场。贵州印之谷农业有限公司精心挑选绿色、紫色等不同稻种,经精准规划与悉心播种,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巨幅字样随稻苗拔节生长愈发清晰,成为田间最醒目的“团结图腾”。
田间的古老碾房、陈列的传统农具,静静流淌着农耕文明的传承密码。各族群众挽起裤脚、踏入水田,一同体验插秧的辛劳与乐趣,在泥土的芬芳中触摸传统农耕文化的脉动;各族学生也走进田间,参与插秧、收割等劳作,在“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沉浸式体验中,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谛,更在共同劳作中打破隔阂、增进相知,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悄然在心中扎根萌芽。

以活动为桥,让交流成为心灵相通的“催化剂”
石印和美村寨深悟“活动聚人心”的道理,借一场场特色活动,为各族群众搭建起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
开犁节上,各族群众齐聚田间,共行传统开犁仪式,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声吆喝、一犁新土,既延续了农耕传统,更让大家在共同的期盼中凝聚起同心同向共识。
稻田音乐节里,悠扬的歌声、欢快的舞蹈在稻田间流转。各族群众携自家乐器、唱民族歌谣,在音乐的碰撞中绽放文化特色,也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彼此的热忱与真挚。
丰收节时,金黄的稻田里一片欢腾景象。各族群众携手收割、共品硕果,摆起长桌宴,分享自家丰收滋味——有机稻香糯饭、稻田鱼、稻田鸭……各色佳肴摆满餐桌,恰似各民族文化在此碰撞出绚丽火花,让“共享丰收”的喜悦成为民族团结最生动的写照。
以农旅为脉,让团结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农旅融合的实践,让石印的民族团结之路与乡村振兴之路紧密交织,更让“团结”二字化作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
依托稻田景观、农耕体验与特色节庆,石印精心打造“民族团结+农耕文化+乡村旅游”融合线路:春日里,游客跟着各族村民学插秧,在田埂上听老人讲民族团结的往事;秋日里,人们走进金色稻田,参与收割竞赛,在碾房体验古法碾米,再带一份“团结米”留作纪念。古老的石拱桥旁,各族群众细数石印的变迁,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远意蕴。
如今的石印,稻花香里不仅飘着丰收的甘甜,更漾着团结的暖意。农旅融合的路径,让民族团结既是乡村振兴的“成果”,更是推动发展的“引擎”——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阡陌间种出了绚烂的民族团结之“花”,更在沃土上结出了乡村振兴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