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非遗蜡染添亮点 文化旅游助振兴

2025-08-28 黔东南新闻网 吴路路 吴鹏程 王槐雪

  近日,在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蜡染文化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成为苗寨旅游的一大亮点。作为苗族传统技艺的瑰宝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在这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正以 “可观、可触、可体验” 的方式,让八方游客沉浸式感受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苗寨旅游中最具吸引力的文化符号之一。

  记者走进西江千户苗寨深处的非遗体验馆,阵阵蜂蜡融化的清香扑面而来。在一家蜡染体验馆内,来自南京的游客王瑞霆正手持蜡刀,小心翼翼地在白布上勾勒蝴蝶纹样。“这是我们第一次来贵州,苗寨的吊脚楼、拦门酒已经让我们惊喜不已,没想到蜡染体验更让人着迷。” 王瑞霆笑着展示尚未染色的作品,“这是我选的丝巾,准备带回去给朋友,这里的工作人员特别有耐心,从握刀姿势到图案设计都手把手指导,体验感特别好。”

  不远处,贵阳游客杨娜正陪着两个孩子绘制苗族传统的“螺旋纹”。“孩子下周就要开学了,特意带他们来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杨娜说,“之前只在课本上见过蜡染,这次亲身参与才知道,一块蜡染布要经过烧蜡、画蜡、染布等多道工序,看着孩子认真创作的样子,我觉得这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让他们理解‘非遗’的意义。”

  据了解,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在苗族文化中更是承载着族群的历史记忆。苗族蜡染技艺流程复杂且讲究,需先将蜂蜡加热至融化,再用特制铜刀蘸蜡在白布上绘制图案,随后放入靛蓝染缸反复浸染,最后通过高温蒸煮去蜡、清水漂洗,才能呈现出蓝白相间、层次分明的精美纹样。2006年,苗族蜡染技艺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如今,在西江千户苗寨,蜡染早已超越“传统技艺”的范畴,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纽带。西江非遗体验馆店长金宇介绍,体验馆自今年5月1日开业以来,迅速成为游客打卡地,“旺季时每天要接待300到400 人,有亲子家庭、情侣,还有不少研学团队。”金宇说,“除了线下体验,团队还在筹备线上店铺,计划通过直播教学、定制文创产品等方式,让苗族蜡染走出苗寨、走向全国。我们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蜡染不只是一块布,更是一种能融入现代生活的文化美学。”

  漫步西江千户苗寨,无论是苗家姑娘身上蜡染纹饰的百褶裙,还是商铺里陈列的蜡染围巾、桌布,抑或是游客手中正在创作的蜡染作品,都让这项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在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中,西江千户苗寨的蜡染文化正以鲜活的姿态,吸引着更多人走进苗族文化的世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王槐雪

二审 王珺

三审 铁源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