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专家精准测产:凯里酸汤原料自育品种成果丰硕
近日,黔东南州农业科研领域洋溢着探索与收获的热烈氛围,一支由州经作站农推研究员粟周群、州农推站站长龙翔及州土壤肥料站农艺师吴僭等五位农业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奔赴州农科院,对凯里酸汤的核心原料——辣椒与西红柿,展开了一场严谨而深入的测量评估工作,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探寻新的增长点。
州农科院今年精心培育种植的辣椒与西红柿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迅速吸引了专家们的目光,收获了高度认可与赞誉。这些品种不仅在外观上色泽鲜亮、形态饱满,更在内在品质上展现出强大的优势,为后续的测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测产现场,专家团队严格按照辣椒和番茄的田间理论测产方法,将测产人员科学划分为5个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如同精密仪器中的各个零件,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测产工作。针对辣椒,他们对凯辣1号、凯辣2号等6个线椒品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测产;对于番茄,则对凯酸1号、H2312等4个品种展开了精准评估。每一个数据的采集,都凝聚着专家们的专业与专注;每一次的测量记录,都为后续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坚实依据。
经过一番严谨且科学的测算,大家了解这些品种产量与品质。凯辣1号平均单果重为18.93g,亩产量达2880.05kg,宛如辣椒中的“巨无霸”,展现出强大的生长潜力;凯辣2号平均单果重为14.19g,亩产量为2695.56kg,同样表现不俗;凯酸1号平均单果重3.98g,折合产量3004.18kg,在小番茄品种中脱颖而出。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凯辣1号与凯酸1号作为自育品种,不仅完美适应了黔东南州本地的土壤、气候等种植环境,而且在抗病性方面表现卓越,有效抵御了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为农作物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更令人欣喜的是,它们的产量实现了大幅提升,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这两个自主选育品种的成绩同样令人瞩目。凯酸1号亩产值达1.2万元以上,凯辣1号亩产值更是超过1.6万元。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品种的优良特性,更反映了自主选育工作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测产评估工作,为黔东南州农业种植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为农民的种植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随着这些优良品种的广泛推广种植,黔东南州的农业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