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青桃错峰采收 特色产业托起乡亲 “致富梦”
四月赏桃芳,六月尝桃甜。立秋过后,当全国多数桃园已结束采收,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客楼镇的青桃却刚迎来丰收旺季——果农们穿梭林间抢收,这份“错峰上市”的新鲜果子,正稳稳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果”。
走进客楼镇丰坝村肖吉龙的青桃基地,饱满的青桃缀满枝头,清甜的果香在山间弥漫。50余名工人分工有序,采摘、分拣、装筐、搬运、装车一气呵成,一箱箱脆嫩的青桃刚离枝,便被运往全国各地,为乡亲们带来实打实的“甜蜜收益”。
“这俩月天天有活干,高兴得很!”正在摘桃的丰坝村大寨组村民陈文标笑得眉眼弯弯。今年70多岁的他,前一个多月刚在水蜜桃基地忙完采收,如今青桃开园,又立刻转场到这里。“每天早上六点就来,主要负责采摘,一天能挣100块,这俩月算下来能有4000块收入哩!”
如何让“立秋桃”成为“抢手货”?丰坝村的答案是“因地制宜做文章”。近年来,村里精准施策,将高海拔、长日照、大昼夜温差的地理特性,转化为精品水果生长的独特优势,通过错峰销售避开市场高峰。同时,在当地政府扶持下,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再加上科学的田间管理,种出的青桃、水蜜桃、蜂糖李个个色泽鲜亮、汁多肉厚、口感脆甜,不仅引着游客慕名而来,更让外地客商主动把收购点设到了地头——现场采、当场拣、即时运,新鲜度拉满。
“外地桃子早早就下市了,现在市场缺口大得很!”在分拣区外的货车旁,湖南客商杨龙一边盯着工人装车一边说。他在丰坝村收桃已有七八年,对这里的果子赞不绝口:“形美、色艳、味甜,果肉细、汁水足,消费者就认这个味。特别是这青桃,作为晚熟脆桃品种,果皮以青为主,阳光照到的地方泛点红晕,成熟后果面光洁、果形圆润,咬一口清甜脆爽,在广东、广西特别受欢迎。今天我要拉走两万斤,刚好补上市场空缺。”
作为基地负责人,肖吉龙的“种果经”已念了十多年。2011年起,他率先布局水果种植,如今已形成60亩青桃、10亩水蜜桃的规模,近年来还拓展种植了10多亩李子,进一步丰富了果品品类。基地不仅注重品类拓展,更着力带动周边乡亲稳定增收。常年固定在基地务工的有6人,每人每年务工收入约1万元,且采摘期的工钱单独计算,实现“常年有活干、收入有保障”。基地所用土地均从村集体流转,每亩每年流转费40元,既盘活了集体闲置土地,也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
凭着多年积累的种植和销售经验,肖吉龙精准踩中市场节奏,每到青桃丰收季,他的手机就成了“订单热线”,“咱们的青桃能和其他桃子错峰上市一个月,到八月底就能卖完,根本不愁销路。现在每天组织50多人采收,一天能摘4万斤,刚采下就直接装车发往全国,踏实!”
近年来客楼镇始终锚定“生态+特色”发展路径,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举措,大力培育水蜜桃、黄桃、青桃、蜂糖李等精品水果产业。这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提升了农业产出效益,更以特色果品为纽带,带火了乡村旅游,激活了乡村经济——一片片特色果林,早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林”。 2025年,客楼镇精品水果种植总面积达8000余亩,其中挂果面积7700余亩,建成连片种植示范基地8个,挂果种植主体7户。预计全年可产出果品1.3万余吨,产值3900万余元,仅劳务支出就达950万元,能带动全镇1100余人实现就近务工,人均增收超8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