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233万亩水稻丰收在望

2025-09-01 黔东南新闻网 余天英 王槐雪

  金秋时节,我州的广袤田野上,遍野金黄,稻香四溢。记者从州农业农村局获悉,全州今年种植的233万亩(1亩=0.0667公顷)水稻已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预计总产量将再创新高,迎来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年。

  今年以来,我州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前期可能出现的天气不确定性因素,州委、州政府提前部署科学调度,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大批农技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加强水稻生育期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为水稻的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在各县(市)的乡村道路上,随处可见丰收的喜悦。在榕江县车江大坝、天柱县高酿大坝、锦屏县亮司大坝等坝区,连片的水稻长势均匀,穗大粒满,色泽金黄。锦屏县敦寨镇亮司村制种大户龙明生望着自家即将收割的稻田,脸上洋溢着笑容:“今年天气总体不错,加上农技人员的精心指导,病虫害防得及时,水稻产量肯定比去年还要好!”

  机械化收割已成为当前秋收的主力。在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祝坝村的水稻制种核心坝区,一台台收割机正蓄势待发。“我们对今年的收成很有信心,特别是机器收割效率高,损失率低,省时省力又省钱,还能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地力。”祝坝村水稻制种大户郑昌洪说,该地块三面环山,最怕天旱和洪涝,今年得到上级政策支持,新渠建成后,水源有了保障。

  丰收不仅体现在产量上,更体现在农民的获得感上。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稳定实施,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同时,我州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打造“苗侗山珍”等区域公共品牌,推动稻米产业提质增效,帮助农民实现“好粮卖好价”。

  目前,全州各地正抢抓晴好天气,科学组织人力和农机具,加快收割进度,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