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披绿 椒树飘香 贵州175万亩花椒林撬动44亿元产值

2025-09-01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涛

8月25日,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红星村花椒基地里,连片的花椒树顺着山坡铺展,翠绿枝叶间缀满了青绿饱满的花椒,空气中弥漫着独特而浓郁的椒麻香气。

为避免花椒果实发黑影响品质,当地椒农摸索出了精准的采收节奏:每天早晨8点就钻进椒林,双手握住树干轻轻摇晃,将叶片和果实上的露水抖得干干净净。等日头升高、林间潮气散尽,他们又背着竹篓回到地里,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花椒串剪下。

“我家有10多亩花椒林,今年长势特别好,一天能采近百斤鲜椒,按现在的收购价,每天入账五六百元。”红星村村民韦汉平一边把刚采的花椒装进三轮车,一边跟记者算起了收益账。

说起村里的变化,韦汉平感慨地说:“10年前这山上尽是荒坡,石头多、土层薄,种玉米都收不了多少。现在种上花椒,荒坡变绿了,下雨天也没有水土流失了,我们还能在家门口挣钱,真是一举两得。”

作为我国高品质花椒重要产区之一,贵州虽因山区地形难以大规模连片种植,却凭借青花椒的浓郁麻味、红花椒的香麻风味在行业内打响名号。

2020年,省委、省政府将花椒作为特色林业产业纳入全省十二大农业产业,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力度持续加码。省特色林业产业专班牵头全省花椒产业工作,加大花椒产业的省级财政投入力度,给予花椒项目贴息扶持;成立花椒产业联盟,促进全省花椒产业“抱团式发展”;出台《关于推动全省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花椒产业丰产栽培、产品深加工、营销与支撑体系等产业链条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花椒的“喜钙、耐旱、适宜岩生”的特性,让其成为贵州生态治理的“好帮手”。在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工程中,花椒是当之无愧的主力树种——既让石漠化地区的裸露岩石被绿植覆盖,又让闲置的坡地产生了经济价值。2024年,全省花椒种植面积达175.5万亩,居全国第五位;鲜花椒产量18.1万吨,产值44.3亿元,真正实现了“生态护山”与“产业富民”的双赢。

依托多样的气候条件,贵州花椒产业形成了红花椒、九叶青花椒、顶坛花椒多品种协同发展的格局。其中,顶坛花椒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精油含量高达12.6%,在我国现有青花椒品种中位居首位;而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产出的红花椒因兼具浓郁香气与醇厚麻味,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为持续夯实花椒产业优势,贵州从源头发力筑牢根基。省林科院等科研单位联合花椒企业成功培育出“黔椒1号”“遵红1号”“威宁红”等本地良种,解决品种支撑问题;推动基地精细化管理,制定花椒培育、加工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让花椒产量与品质实现“双提升”。在加工端,玄德生物、晨光生物专注生产高浓度花椒精油;椒丰众鑫研发的保鲜椒,不仅走进国内大型商超,还远销日本、英国等国际市场;顶罈椒业通过设备技术改造,花椒调味品品质明显提升,年产能从3000吨提升至9000吨。

一株株花椒树,不仅染绿了荒山,更富了百姓口袋,贵州花椒正以高品质为核心,在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龙晓慧

三审 蒋丽微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