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租赁合同里的执行线索
8月21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调解室内,申请执行人买某眼眶发红,紧紧握住该院执行局副局长杨延海的手哽咽地说:“谢谢你们帮我追回这笔钱。”至此,一起历时6年、执行标的金额达670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案画上句号。
2019年,买某与马某的买卖合同纠纷案进入执行程序,虽然法院依法查封马某名下一栋4层自建房,但因房屋属农村宅基地,仅能在本村流转,导致司法拍卖数次流拍。杨延海带领团队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询发现,马某名下银行卡、网络资金、工商登记等信息均显示无财产可供执行。
2020年,马某提供第三方担保偿还63万元后离开新疆前往浙江省,杨延海委托当地法院协助调查,得到“查无此人”的回复。之后,马某如同人间蒸发,案件执行陷入僵局。
“我们希望与你共同解决问题”“逃避只会使后果更严重”……这些年,杨延海几乎每天都给马某发送劝说短信,可始终无回音。
马某失联,又查不到财产线索,案件被迫终结本次执行。
追回欠款遥遥无期,买某心急如焚,经常奔波于信访途中,希望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2024年,在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法院开展的“终本清仓”攻坚行动中,此案被列入重点督办清单,该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建忠包联此案。他反复阅卷,研究案件细节,多次接访买某,告知其法院从未放弃对案件执行线索的查找。
执行团队经过调查发现,2023年至2024年,马某的自建房有40余间客房长期出租。租金去向何处?为何在马某的账户查不到?为找到案件突破口,杨延海带队开展线索摸排、上门走访。“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别来找我,我只是租房的”……近百名租客或闭门不出或冷言相对。
2024年,杨延海在走访中发现房屋租户被整体清退。经多方打听,他得知商户李某整体租下自建房。
初次见面时,李某态度谨慎地说:“我就是个做生意的,别为难我。”杨延海没有强硬施压,而是详细讲述买某6年来追债的艰辛。“如果你的合作伙伴明明有财产却恶意逃避债务,使你陷入经营困境,你痛不痛心?”杨延海诚恳地与李某沟通。
经过多次沟通交流,李某终于向杨延海出示一份年租金仅6万元、租期长达10年的租赁合同。杨延海感到惊讶,此价格低于市场价,李某将房屋租金全部打入张某的微信账户。
很快,执行团队就根据这条藏在租赁合同里的线索调查出张某实为马某关联人。马某通过刻意低价长租、资金不走本人账户等方式隐匿收益,涉嫌故意逃避执行。
今年3月,法院将马某涉嫌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的线索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很快,失踪多年的马某主动联系法院请求和解。在后续10余轮谈判中,马某时而承诺一周内付款,时而又以“资金周转难”“找不到担保”为由反悔。对此,杨延海一方面告知其拒不执行判决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引导其制定可行性还款方案。
8月21日,马某与买某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马某一次性付清全部案款,买某撤回拒执罪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