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90后拼出一条亿元产业链

2025-09-07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彭杨

9月3日,贵州镇宁产业园。27岁的姚秉忠坐在办公室里一边查看订单,一边算账。在他身后的仓库里,几十名工人正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镇宁小黄姜装入印有“黔货云仓”的定制纸箱,准备发往全国。

“今年销售额预计能达到3500万元。”安顺耘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秉忠说,两年前他刚到这里时,2000平方米的仓库空得可怕。

如今,这里每天最多时有近90吨小黄姜发往全国,日发货量峰值超2万单。一条由四个90后拼出来的小黄姜产业链,年产值已突破1亿元。

2022年,在镇宁产业园区管委会的牵线搭桥下,四个年轻人第一次碰面。彼时,他们有各自的事业和困境——

姚秉忠从贵阳来到安顺镇宁,独自运营2000平方米的云仓。他尝试过在电商平台卖生鲜,但保鲜和运输难题让他焦头烂额,“下雨天叶菜沾水就烂,天一热西红柿就软了,退货投诉不断。”

福建人吴金杰,作为镇宁招商引资引进的贵州七洲农贸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空有电商运营的经验,当时却苦于本地供应链配套不齐。

邓玉胜,镇宁国胜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作为圆通快递在镇宁片区的总代理,每天守着几百单的零散业务,物流成本高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而贵州兰蒂威克冷链仓储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洋洋原本是伊利、蒙牛在镇宁的经销商,但休闲零食类产品销量逐年下滑,“牛奶卖不动了,当时正在找新出路。”

都是90后,四人迅速熟络。半年后,茶桌上诞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单打独斗不成,何不一起“拼”?

合作模式非常简单:吴金杰线上接单,张洋洋组织货源,姚秉忠负责仓储打包,邓玉胜提供物流保障。四家公司,各司其职。“销售提成的比例,采购每吨多少利润,仓储打包每单多少元,快递按多少钱结算都是清楚的”。张洋洋说。

明确后,四人开始寻找合适的产品。经过反复试错,最终锁定了镇宁小黄姜。“小黄姜耐储存,一年四季都能卖,不像叶菜那么娇贵。”姚秉忠解释。

每天早上,张洋洋把采购的小黄姜准时送达仓库,姚秉忠的团队立即分拣、打包、贴单,下午3点和6点半,邓玉胜的圆通货车准时到达装货,与此同时,吴金杰在线上平台24小时接单,每分钟都有新订单生成。

“我们公司负责运营这个产业园,把生鲜基地、包装、电商、物流这些企业都拉进来,提供仓储、培训、品牌打造等服务,大家在一个园区里形成产业链,抱团做大生鲜电商。”姚炳忠介绍。

效果立竿见影。通过资源整合,快递成本从每单2.7元降至2.2元,仓储人工成本每单降低0.2元以上,发货率提升至95%以上。

邓玉胜算了笔账:“整合后我的快递单量从每天几百单增长到2万单,规模效应明显。”

2022年,黔货云仓的小黄姜销售额900多万元;2023年,2200万元;2024年突破3500万元。如今,他们在拼多多、京东、抖音等平台全面开花,镇宁小黄姜60%销往广东。

姚炳忠说:“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直接对接起来,我们用简单的方式解决了复杂的问题。”

姚炳忠介绍,如今的黔货云仓,每天打包量稳定在25吨左右。仓库里40多名打包工人分工明确,加上快递、供应链等各个环节,整个产业链带动就业400多人。

“仅我这部分就有3000万元左右产值,我们四个公司加起来,年产值已超过1亿元。”谈起成功秘诀,姚炳忠说,就是权责清晰,分工明确,不断试错。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龙晓慧

三审 蒋丽微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