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联动 | 锦绣黔东南 多彩民族风——黔东南文旅盛宴引海内外游客“沉浸式”打卡

2025-09-11 黔东南新闻网 韦启悬  雷山融媒、凯里融媒、锦屏融媒 王槐雪

  近日,黔东南州迎来多批海内外游客,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群、凯里的非遗集市、隆里古城的民俗体验轮番上演“文化盛宴”。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秀丽的自然风光交织,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沉浸式感受黔东南秘境的独特魅力,一场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在黔东南温情上演。

image.png

  “这是我第一次听苗族芦笙演奏,旋律里满是自然的气息,太神奇了!”来自美国的安娜兴奋地和身边的同伴交流。站在一旁的法国摄影师皮埃尔则专注地用单反相机记录着细节,他时而蹲下身拍摄姑娘们绣花鞋上的图案,时而站到高处捕捉整个表演的全景。“苗族服饰的刺绣图案、银饰的造型都是艺术。”皮埃尔一边调整相机参数一边感叹。9月6日,“山水秘境·多彩黔行”国际友人贵州文旅探访活动走进西江千户苗寨,来自全球各地的国际友人在这里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与自然体验之旅,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各国友人惊叹不已。

image.png
image.png

  表演结束后,游客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前往苗族博物馆。馆内陈列的苗族迁徙路线图、古老的纺织工具、传统的生活器皿,让大家对苗族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众人登上苗寨最高处的观景台,放眼望去,数百座吊脚楼层层叠叠从山脚延伸至山腰,山间的梯田里稻浪翻滚,远处的青山如黛,白云在山间缭绕,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感叹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景致。

image.png

  在凯里市,10位台湾游客在这座充满民族风情的城市里,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文化之旅。他们走进凯里绣里淘非遗集市,集市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民族手工艺品,苗族的银质耳环、侗族的刺绣手帕、水族的马尾绣,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苗族很精美,感觉每一针一线都饱含文化底蕴。”台湾游客李女士在一个苗绣摊位前一边挑选一边说道,她当即买下了这块绣片,打算回去后装裱起来作为纪念。夜幕降临,“村T”表演现场灯火辉煌,表演即将开始。与传统的T台秀不同,这场表演的模特们都是当地的苗族、侗族村民,他们中有年过六旬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少年,虽然没有专业模特的台步,但每个人都带着自信的笑容。随着音乐响起,村民们身着本民族的传统服饰依次走上舞台,深蓝色的侗族亮布长袍、绣着百鸟图案的苗族女装,一件件特色服饰让台下的台湾游客们连连称赞。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拍手。“村民们的笑容特别有感染力,这场表演不是刻意的展示,而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李女士说。

image.png

  位于锦屏县的隆里古城也迎来了一批特别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组团到访。这座拥有600余年历史的军屯城堡,至今保留着完整的明代军事屯堡建筑格局,青石板铺就的古街、青砖黛瓦的民居、古朴的城门楼,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当天最受游客欢迎的,莫过于隆里古城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舞龙和画花脸龙体验。在古城的戏台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陶柄均早已摆好了颜料和画笔,等待着游客们的到来。他耐心地向游客们讲解画花脸龙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寓意。“画花脸龙是我们隆里古城独有的民俗,最早是古代军屯将士们为了鼓舞士气、祈求平安而创造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节庆活动。”陶柄均一边示范一边说,“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来自英国的游客米娅率先尝试,在陶柄均指导下完成花脸绘制,对着镜子笑道:“画花脸很有趣,也很好看。”随后,游客们穿上龙袍,体验舞龙表演,长龙在古街里舞动,引来阵阵喝彩,众人合影留念,将美好瞬间定格。

image.png

  跨国界的赞叹、两岸同胞的共鸣,在黔东南的山水间汇聚成温暖的文化对话。黔东南以丰富资源和创新模式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这里的文旅魅力,不仅在于秀丽的山水与独特的文化,更在于那份开放包容的温情——这里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温暖的文化对话,让世界看见中国民族文化的鲜活与厚重。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